制定出科学的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对于正确指导大学的发展战略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只要稍作研究便不难发现,所谓“国内一流”、“国际影响”,“教师教育特色”,以及“综合化”、“研究型”等几乎成为所有师范大学战略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反映出关涉师范大学发展战略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上述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谈点个人之见,以期求教同行。 一、关于国内一流和国际影响 国家出台的新的教育振兴计划确定了两个战略重点,一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二是农村基础教育。高水平大学即一流大学。 师范大学在确立“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时,应把握如下三点: 1.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以地方师范大学为例,作为相对概念它至少有两层涵义,一是在全国所有本科院校中进入100强,或者更高一点,进入前10%;二是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前列,这里讲的同类院校有两个参照系,一是所有的省属本科院校,二是全国的本科师范院校。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大专院校1552所;其中本科院校644所,省属本科院校531所;全国师范院校183所,其中本科院校103所,师范大学33所。 2.这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所谓一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以及管理都应是一流的。对于每一所大学,在争创一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校园环境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争创一流的管理,做到科学治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民主治校,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要致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造就一大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3.这是一个奋斗的概念。国内一流,既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但不进意味着退,而且进的慢也意味着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评价大学的那些重要的可比性指标与数据,并为确保这些指标与数据的上升而不懈努力。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趋势之一。对于这一趋势,我们必须把握之,顺应之,推动之。 国外著名大学都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学。国际化程度高,也就意味着国际影响大,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也就要在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上下功夫。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指国际范围内留学生的派出或接受,并把留学生规模的大小视作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唯一的或最重要的指标。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诚然,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着留学生在国际范围内的双向或多向流动。但是,这远远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部或最主要的内容。除了留学生的双向或多向流动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为根本的是体现为各国高等教育在办学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汇与整合,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等。如果从更一般的层面看问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把跨国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性的观念融合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各项功能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 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更加扩大。经济全球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扫除了许多政治上的障碍,为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开辟了众多的渠道。不仅发达国家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而且发展中国家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更加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从以往单纯的人员派出或接受,扩展到了课程引进、学分互认和跨国办学等方面。 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色彩更为明显。以往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考虑的是学术和教育因素。而今天,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开始终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高等教育援助而转向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 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发生改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由“国家·政府主导型”逐步转变为“政府·院校协作型”和“院校主导型”。高校逐渐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 五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向组织化、标准化和统一化方向运动。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各国高等教育交流的不断密切和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高等院校合作组织。某些课程已朝全球化和统一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构建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乃至于建立相对统一的高等教育结构或制度也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最新走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既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其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一开始就表现为某种程度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是国际化,其现代化进程就越顺利,其现代化水平就越高。二是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将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将更加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空间更加扩大,这都有利于拓宽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变革和创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转换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优化高等院校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与招生就业体制。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在于:一是对高等学校现行的运行机制、办学体制、专业结构、管理模式的挑战。二是对教育资源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共享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国内高校将面临激烈的就业市场、生源和名师争夺战。三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形形色色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传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更趋复杂化。大学校园将充斥着世界性的宗教、种族和其他政治问题。因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学生的思想教育将面临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