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沃比冈湖(Lake Wobegon)是凯利森·凯勒(Carrison Keillor)的广播通俗小说《草原家庭指南》(Prairie Home Companion)中所描写的美国小镇。在小说每章结尾之处,作者都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所有儿童都超凡卓越”的地方。现在,倘若有谁想对某些自称骐骥、“世界级”院校的妄言信以为真的话,那么在别人的眼中,就好似他业已承认了这样的说法:所有大学都是世界级的。然而,正如并非所有的儿童都能超凡卓越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成为世界级大学,即使它们能够,或许也不该如此。 这不仅仅是一种顽童式的幽默,而是对诸多重要问题的追问:高等教育中的“世界级”意味着什么?草率断言“世界级”——不论其用意何在——是否有损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影响大学的入学率以及危害大学的质量呢?重视那种不能激励革新而只能维持陈规的“貌似竞争”(look alike competition)的做法会有何成本与收益呢?谁应该有资格成为决定世界级大学俱乐部成员的最后仲裁者呢?这些似乎是非直觉性(counter-intuitive)的问题,但假设将之作为追求世界级大学的代价的话,世界级地位真能具有无限的价值性、可支付性和可经营性吗?正因为堪称世界级的大学屈指可数,怎可能一下会冒出如此之多的世界级大学呢? 有些问题很棘手,尤其是当有人问“世界级”是一个高等教育系统层面的概念还是一个高等院校层面的概念之时,有些问题就变得更加难以回答。乍一看,答案似乎只有唯一:“世界级”仅是一个院校性的概念。但是稍加思索,显然答案绝非如此简单。譬如,公立大学都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但它们都依赖政府财政的资助而得以生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必须接受州所制订的法规训令,成为庞大复杂、有些甚至是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人们不准备让所有公立大学都从世界级排行竞争中退出的话,那么,就必须促使那些希望成为一所世界级大学的院校拥有这种系统的维度。因为在某些行政管辖区域内,大量公共经费同样也分配给了私立大学、学生经济资助计划和科研拨款机构,所以,即使私立大学也同样受公共政策的约束。对于某些大学而言,倘若要成为世界级院校,那么它就要部分地表现出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因此,从逻辑上说,多样性的概念必须与质量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院校的多样性,至少院校类型上的多样性是多数高等教育系统所追求的政策目标。与此同时,这些系统也关注入学权利公平和教育机遇均等问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世界一流是对多样性的深思熟虑。正如美国加州行政区域和法国“大学校”(grandes ecoles)所管辖的某些“旗舰”(flagship)校区一样,它们的存在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有时候,“旗舰”和“世界级”可能就完全指的是同一事物。 还有些时候,本应该作为同一语的“声誉”和“质量”概念却被分开。例如一项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的有关“学院选择”的课题研究——即影响学生申请专业和院校决策因素的研究——就很典型地说明,声誉和质量是独立存在的因素。[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定义尚未统一,质量却被列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子,是学生选择学校首要考虑的因素。声誉通常列在方格中上边四分之一线位的最底部,或者更低的位置。90年代,这种模式发生变化,声誉排位提高了,在某些情况下取代质量的位置,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子。或许这无须大惊小怪。因为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大学需要市场运作(marketing)和招募师生,而“创品牌”(branding)的目的是吸引学生,增加科研经费,实施院校发展战略。但这个目标并不需要那些与世界一流地位相距甚远的大学孤注一掷地去追逐。人们必须看到,只有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哥伦比亚大学、国际21大学,或者英国剑桥大学这样的顶尖级(Top-ranked)院校,才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创立品牌效应,提高院校声誉。 尽管声誉和质量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问题被解决了,其他方面的分歧仍然存在。例如,声誉和质量是有关教育与科研的问题吗?大学教师的奖励制度往往向科研活动倾斜,尤其当报刊杂志上的大学排行榜足以让高等院校感到值得如此的时候,奖励制度则更加青睐科研活动。在教育和科研两种奖励类型方面,虽然大学并没有出台任何政策,也没有任何倾向科研的具体设想,但一时也找不出其他能够比国际通用的科研表现测量方法更加合理、又具可比性的计算方法来进行院校联盟的排名。[2]世界前500所大学的最新排行榜就是完全依据科研表现测量结果得出的。[3] 一开始就把“世界级”看作是单一性的概念是没有任何道理,也是不合乎逻辑的。相反,人们必须清楚,世界级的概念将会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质量、声誉和条件等,即世界级是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概念而存在,或者仅作为应用到大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而存在。言外之意就是,要成为世界级大学,就应该利用多样性的观点,至少应该用促进高等教育多样性发展的不同的公共政策观点进行权衡取舍(Trade-off)。 质量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质量的定义尚未统一,就像艺术的定义一样,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对于“什么是世界级”的问题,说来简单,但事实未必如此。国际上还没有对此达成共识。[4]因此,“国际性”(internationally)一词已成为一个关键性字眼。人们可以毫不惊讶地发现,每一个独立的行政管辖区都已制订了适合本地区院校的质量定义和测量方法,但这些质量定义和测量方法不能在国际或世界范围内适用。所以似乎不难解释:为何质量定义经常无法在国际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