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测度或甄别活动。它在受社会母体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要素制约的同时,也必然反作用于社会各要素,从而产生相应的社会功能。高考作为一种大规模教育考试制度,自1952年创立至今,已运行了50多年,为中国高校选拔了大量合格新生,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高考已成为中国的“举国大考”。高考建制最直接的理由是提高高校新生质量。高考从诞生之日起,便和教育紧紧相连,或者说,高考产生的重要驱动力是教育活动的需要,教育功能因此成为高考最主要的社会功能。而且,高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功能,也都或多或少地通过其教育功能的折射而起作用。高考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牵制教育目的、引导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结果等方面。 一、牵制教育目的 尽管从理论上说,高考制度具有教育目的制约性,必须由教育目的来决定高考的运作。但由于高考在高校新生选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且具有广泛而稳固的社会基础,所以其社会功能常常凌驾于社会母体的制约之上。因此在实践中出现和理论上相悖的情形,即:高考成为一根强势“指挥棒”,牵制着教育目的,而且考试竞争越激烈,其对教育目的的牵制力越大。高考强大的“指挥棒”作用,使得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皆以高考为中心,围绕高考来运作,教育因此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尤其是最近十几年,高考对中等教育教学的“指挥”已渐渐偏离正确轨道,不仅造成片面的教学而且带来学生偏科问题,进而带来学生知识结构的缺失(尤其是非考试科目)。高考指挥棒功能因此遭致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甚至被人指责为“人神共愤的考试”(注:孙绍振.废除全国统一高考体制.艺术·生活,1998(6).) 客观他说,高考对教育目的的牵制,从总体上是不利于教育发展的。这是由于教育与考试各司其职,各有规律。在扮演好各自角色并处理好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只有遵循各自的规律来运作,才能获得良性发展,否则便可能导致畸形的考试和畸形的教育。不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考这根指挥棒并非总是“瞎指挥”,有时也能发挥出一定乃至相当大的积极功用。例如,高考实行“3+X”科目改革后,随着命题由以往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对学生的考查重点也由知识转为能力和素质,这必然牵动着教育教学朝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方向转化;为培养学生成为既“一心苦读圣贤书”又“两耳也闻窗外事”的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合格公民,便可将一些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体现在考试内容中。在会考制度建立前,由于评价高中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高考,高中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以会考合格率作为评价高中教学的主要依据后,绝大多数高中则由以往的“升学教育”进步到了“教学面向大多数”。 高考由于激烈的竞争性而“反其道而行之”地牵制着教育目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从文化上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等传统观念仍充盈于现代人的头脑,而中国古代所谓的“读书”即相当于现代的“读大学”;从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上看,赢得高考竞争所带来的人生际遇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及第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女颜如玉”的现代版。因此,根植于社会背景中的高考便成了高中毕业生面临的第一次强制性的“社会(脑体)大分工”。高考的竞争也便成为人们一生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社会竞争在教育领域的“浓缩”。正是由于高考具有如此强大的社会功能,只要中国仍需要以高考来制约高校招生面临的关系、面子等人情困扰,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便必然存在,亦实属正常。(注:郑若玲.试析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因此,在看待这一功能时,宜取客观理性的现实态度。事实证明,只要因势利导,考试这根指挥棒就不会“瞎指挥”。这恰是考试功能二重性的表现。 二、引导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桥梁,它直接决定了能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何种规格的人。教育过程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要素。如果说考试对教育目的具有牵制作用,那么对教育过程则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前者正是通过后者来实现。 高考使中学教与学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所设考试科目上,在“考什么便教什么学什么”的同时,造成“不考什么便不教什么不学什么”的弊病。例如1994年实行的在会考基础上的“新高考”制度改革,按文理分科,实行“3+2”科目组合,将地理、生物和政治(理科)等科目与高考“松绑”。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这些科目在中学的教学中很快受到冷落,大学相应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则面临学生基础差的问题,师范大学的相应专业毕业生也出现分配困难的窘况。为此,有关学者纷纷上书中央有关部门,高考科目减少给相关学科带来的问题甚至被反映到全国人大的提案中。1996年8月15日,7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在《光明日报》上联名呼吁重视生命科学,提出:“必须立即恢复理科高考中生物学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对报考生物系及有关医、农等科系,不得免考生物学、以保证学生来源和今后研究和教学的质量。当前,由于应试教育和取消生物学考试的影响,中学生不重视学习生物学,中学生物学教师工作不安心、教学内容落后、实验教学设备匮乏等状况,严重影响中学生物学教学质量。”高考科目减少的直接后果,便是带来学生偏科的问题。例如,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考生将“X”选为“1”,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