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现代国家不可动摇的原则和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也一直是现代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原因的探求和消除不均等的政策努力贯穿了战后整个世界教育史。从80年代后期起欧美各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开始上涨,高等教育学费从而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人们对低收入阶层能否负担日益上升的学费忧心重重。学费问题的出现导致尚未解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更加复杂化。 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的焦点之一。这既有上述的世界共同的因素,也有我国独自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之前,除去高等教育升学率的地区差异稍微引人注目之外,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少有研究者关注。但进入90年代,高等教育学费上涨过快过高,年间学费水准已高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均家庭收入。这引发人们对学费会不会降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担忧,从而使高等教育学费成为研究和政策的焦点之一。在我国,关于等教育学费和机会均等缺乏比较明确、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但是,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不是某一个研究者所能解决的问题,本文意在提醒研究者同仁注意高等教育学费和机会均等问题的复杂性,明确一些基本概念,依据现有研究的成果构筑未来分析的理论框架。 本文主要分析3个问题:高等教育学费是什么,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什么,高等教育学费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之间有何联系。 一、高等教育学费的理论分析 通读我国有关高等教育学费的论文不难发现,在定义高等教育学费时,不引用美国学者Johnstone学费概念的论文不多。因此,对高等教育学费的再界定有必要重温Johnstone的高等教育费用概念的体系图(图1)。为避免混淆,这里暂不把原图译成中文。
图1 高等教育费用的概念图 首先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图1和Johnstone的原图略有不同。原图最早出现于1986年[1],当时欧洲各国的大学不向学生收取tuition and fees,因此欧洲学生和美国学生所承担的高等教育费用不同。有鉴于此,Johnstone把包括Tuition and fees和Costs of student living在内的美国学生所承担的费用作为E类,而把只负担Costs of student living的欧洲学生所承担的费用作为F类。但最近20年间,欧洲各国大学的tuition and fees上升很快,因此把欧美学生所承担的高等教育费用分为两类已没有必要。 若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该图实际上并非从一个角度审视高等教育费用的概念。 首先,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经济学分析。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的社会总成本A不仅包括教育费(Costs of instruction)和书本费(Books,supplies,and educational expense)等直接费用,还应包括间接费用,即机会成本或放弃收入(Forgone earnings of students)。放弃收入是指如果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而参加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因上大学而放弃。但不包括生活费(Room,board,and living expense)。对于不包括生活费的原因以下再作说明。 第二,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财政学分析。这时,机会成本未被考虑进去。虽然都是财政学分析也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在宏观上,又存在着包括生活费的毛费用B和不包括生活费的净费用C之分。微观角度是从大学管理出发,大学的收支平衡帐上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费用D。 第三,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出发,他们不仅要负担缴给校方的教育费用,而且还要负担其它学习费用和吃穿住等生活费。这是大学费用的F概念,即我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学费。 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是财政学还是经济学,在理论上一般都不把生活费作为高等教育的费用之一。这是因为,生活费基本包括吃、住和穿的费用,学生不上大学也要吃和穿,所以吃穿费用不是上大学的费用。住也不算大学学费。因为在经济学所假定的完全市场上,学生因上大学而家里空出的住房可以出租。但是实际上,大学一般在相对比较大的城市,地方尤其农村的学生在大学中的吃穿费用自然比农村高很多,而且在农村或其它偏远地区的住房很难出租并且本来家庭用房其建设也不适于出租[2]。有鉴于此,我国学者曾使用差额生活费(student expense for different living cost)[3]一词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研究中,差额生活费的测量极为困难。 综上所述,我们平常所说的高等教育学费实际上有三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既包括tuition and fees,又包括costs of student living。第二种含义包括tuition and fees和书本费等学习支出(Books,supplies,and educational expense),但不包括生活费(Room,board,and living expense)。第三种含义仅包括tuition and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