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指出,由于国家在教育资源配置时采取的是向重点高校倾斜的政策,致使处于“弱势群体”的一般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在师资、生源、经费、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如何保持它们的活力,它们发展的动力何在?笔者认为,具体而言,高校中“弱势群体”发展的动力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优秀青年教师是“弱势群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地方高校要想在高等教育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2)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适应地方发展是其发展的基本内容。地方高校应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的专业体系;(3)发展校际联合,形成综合优势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4)加大地方政府工作力度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5)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强调,调节“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本的问题在于机会利用的合理和利益分配的公正。我们既不要挫伤优势者的积极性,也不能不顾弱势者的生存和发展,而要统筹兼顾。处于“弱势群体”的高校自身也应当减少依赖性,增强自主、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