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公祭孔子”、海啸与“敬畏自然”……甲申年一系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争论,昭示着知识界以及民间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 文化的影响力无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其核心也就是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覆盖面和感召力。但什么是中华文化?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回答起来却异常复杂。中国人所以成为中国人,中华民族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根基何在? 刚刚过去的甲申年,一场有关中华文化的争论异常热闹,逐步加温。 中国人正在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正在寻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海啸引发“天人之争” 截至农历猴年的最后一天,北京媒体《新京报》上一场有关“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的辩论已经进行到第二十个回合了。而《新京报》还只是这场辩论的战场之一。至此,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辩论已吸引了何祚庥、方舟子、梁从诫、秦晖等众多学者,以及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许多普通市民的广泛参与。 挑起辩论的是环保人士汪永晨。2004年年末,印度洋海啸发生之后,汪永晨撰文呼吁大家“敬畏大自然”。此文发表之后,一向以反对伪科学著称的何祚庥院士就此接受了《环球》杂志的采访,其观点针锋相对:“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 何文发表之后,反对声和支持声大作。汪永晨在反驳文章中写道:“我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但是如果把自然比喻成我们人类的躯体的话,它当然会生病。” 她的反驳很快引起了另一位学者方舟子的质疑:“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蒙昧的观念,与科学思想格格不入”,“当然更是反科学了”。 针对方舟子的批驳,有人反问:“科学为什么就不能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副教授杨国彬则撰文指出“有的时候,人们对科学的迷信,甚于对自然的迷信;再有的时候,科学被说成是真理的代名词,有人便以科学的名义,对别人加以压迫;更有甚者,科学本身竟也成为压迫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就需要反一反了”。 至此,这场有关“敬畏自然”还是“以人为本”的“天人之争”最终转向了一个近百年历史中不断出现的话题——科学与反科学,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 “这30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达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是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任公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 以上的这一段话摘自胡适1925年为《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所作的序文。1923年2月,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作题为《人生观》的讲演,提出人生观的特质是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单一性的,所以无论科学如何发展,对人生观问题也只能徒唤奈何。文章发表后,不意引起地质学家丁文江的极大反感,旋即撰文《玄学与科学》予以痛斥。此后,张丁二人往复辩难,梁启超、张东荪、林宰平、胡适等名流争相参战。辩论持续了一年多才渐渐结束,史称“科玄论战”。 对于“科玄论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高瑞泉在为1997年再版的《科学与人生观》作序时指出,“论战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直觉与逻辑思维的差异、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传统的心性之学与以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 同时,“正是20世纪中国的特定时代形式,使得探讨这个古老哲学疑案的‘科玄论战’,获得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这个‘时代形式’就是从19世纪中叶以来始终紧紧纠缠着中国人的文化争论:‘古今中西’之争。” 如今,距离“科玄论战”已经80多年了,但这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始终紧紧纠缠着中国人的“古今中西”之争直到今天还在继续。 “文化保守主义的复兴”? 如果说有关“敬畏自然”的“天人之争”更多是有关“中西”的争论,那么2004年的“传统文化热”则既与“中西”有关,也与“古今”有关。 在许多媒体的2004年年终盘点中,“传统文化热”榜上有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表述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复兴”。促使媒体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至少包括“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公祭孔子”以及“原道十周年纪念活动”这4件事,而这其中的每一件事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和波澜。 2004年5月,蒋庆选编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在北京首发。这是一本专供儿童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书。它节选了四书五经等古代典籍的部分内容,共约15万字。从深圳行政学院提前退休之后,蒋庆便在贵阳龙场王阳明悟道的地方建了阳明精舍,讲习儒学,并极力提倡少儿诵读经典。 蒋庆在该书前言中写道:“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背诵中华文化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历代圣贤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 蒋庆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尤以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薛涌的批评最为激烈。2004年7月,薛涌在《南方周末》发表《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文章认为,“读经就是强迫孩子在3岁~12岁期间背15万字自己并不懂的东西”;蒋庆的努力是“一场以‘文化保守主义’为旗帜的愚民运动”。薛涌还将这些命名为“文化蒙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