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众文化构筑的文化环境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历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型,同时也从传统的封闭型社会转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型社会。虽然中国社会转型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转型中的深刻变化已经极大限度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市场经济、高新技术和全球化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改变中国社会的三个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而且引发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重大转型。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快速扩张,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表现,它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大众文化的全面扩张,实际上构成了当代美育的基本环境。我们探讨当代大学生美育策略,必须针对这个基本环境展开思路。 大众文化不等于普通大众的文化,也不同于广义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和大众传播技术全社会普及的产物。认识大众文化,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它的商业特性和技术特性。传统的文化形式,可大致分为民间流行文化、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知识文化三类。民间流行文化,是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自发的产生的生活文化;国家政治文化是由国家政权体制主导并为维护该政权服务的文化;社会知识文化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通过相对独立的学术体制在前两者之间起沟通、转化作用的文化。在传统社会中,这三种文化形式都是在非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们生存于社会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因此,传统文化不仅因为受到它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内在制约而具有内在整体性,而且还保持着普遍稳定性。尽管三种传统文化形式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但是又在基础上和终极上恪守统一的价值准则。正是这全社会遵守的基本和终极价值准则,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途径和变化幅度。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对上述三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挪用、改造的结果。大众文化使用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但是不再按照一个全社会统一的内在价值准则进行文化生产,而是按照市场需要、技术化地生产文化商品。准确讲,正是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技术对大众文化生产的前提控制,大众文化将文化生产转化成了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要的商品生产。作为文化消费商品生产,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接受有如下主要特征:(1)大众文化生产是以商业赢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因为以赢利为目的,大众文化生产就不得不以满足和刺激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为目的。因此,商业运行机制不仅决定了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途径,而且也实质性地决定了大众文化的产品内容和文化品质。(2)大众传播技术不仅极大限度地扩大了大众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提高其传播速度,而且实质性地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文化,是人手的原创性文化,它们的产品不仅与创作者个人生存具有内在联系,而且保持着它本身的品质的独特性。大众文化是机械的复制性文化,它的文化产品不仅是单一作品的无限复制,而且其原作本身也不具有原创性,是对其他作品模仿拼贴的产物。(3)大众传播技术也改变了文化产品的接受方式,如电影电视,它以机械规定的时长和视角传播统一的影像及配音,即以机械强制性方式灌输文化信息。尽管不同的受众对相同的大众文化产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但是,大众传播的机械强制性仍然决定性地向受众灌输统一的感受模式和相应的反应模式。大众传播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复制着我们生存世界的影像,同时也就以前所未有的模式统一和预制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反应。 大众文化产品的内在属性,相应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欲望化。大众文化产品的主要内容是满足和刺激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它一方面为大众提供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欲望的想象性满足,另一方面又刺激大众产生更多的,而且是只能通过大众文化产品想象性的满足的欲望。因此,在大众文化产品中,充满了感官享受、情感娱乐和梦想意象。(2)形象化。大众文化并不拒绝传统文化和严肃文化元素,但是,它将一切文化元素都平面化为形象,并剥掉它们原有的意义和情感深度。相对于传统文化和严肃文化的深度意蕴表现,大众文化产品可概括为形象娱乐和形象游戏。(3)戏拟性。大众文化产品使用单纯游戏化和虚拟化的手法表现历史和现实,它既不真实地梦幻化现实,又不负责地游戏历史。一方面,凭借高速发展的声像技术,大众文化产品营造着一个高度逼真的幻像世界;另一方面,它的游戏操作又瓦解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内涵。(4)拼贴性。大众文化产品也是一种无界限的文化产品,它自由拼贴各种世界文化元素。大众文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文化全球化的产物,但它是任意的拼贴,而不是以有机整合形成了自己的“全球”身份。(5)时尚性。大众文化产品不是以具有历史关连的时代性,而是以非历史的时尚性来标志的。“时尚”,在大众文化环境中,就是出于商业利润原则,为了刺激和满足大众消费欲望而求新、求异、求奇。因为追逐时尚性发展,大众文化以持续不断的繁华潮流取代了历史积累。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作为消费文化,大众文化渗透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在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排除大众文化来谈大学生文化生活,相反,我们必须承认,从形式到内容,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都是大众文化的——至少是“大众文化”化的。考察大众文化构筑的新文化环境,无疑要充分认识到对当代大学生文化生活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正面影响。概括讲,大众文化的的全面渗透,极大限度丰富了和活跃了大学生文化生活,并且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由开放的文化心理。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不展开论述。本文的主题是要探讨大众文化渗透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识的主要负面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应采取什么美育策略。归纳起来,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意识的主要负面影响有如下几方面: 消费文化观。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原则向大学生灌输一种消费文化观。大众文化将文化产品变成了满足文化消费欲望的商品。正是作为文化消费品,在大众文化产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性、暴力、梦想、艳情内容。这些内容既满足又刺激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欲望。所谓“消费文化观”,就是将文化作为一种单纯满足感官享受、消遣娱乐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当代大学生中,这种消费文化观日益流行。这不仅推动了大学生的生活享乐意识的扩展,而且滋生了拒斥文化的精神内含、形而上层次的倾向。实质上,消费文化观是商品的物化意识在文化活动中的体现,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必然产生深刻的文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