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 战略,有利于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 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1] 二十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西部地区小城镇经 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小城镇文化建设却没有及时跟进。除开少数城郊 乡镇之外,不少小城镇文化建设普遍停步不前,有的甚至是倒退滑坡,经济的快速增长 与文化建设滞后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发展中的一个复杂的、令人忧虑的 问题。现在,无论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还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 实意义上讲,有关方面都应该对这种文化滞后的状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有效的 对策和方案。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该追根溯源。为此,笔者近来对云南昭通 地区不同类型的城镇做了一些调查。现在,我们从文化现象的描述入手,从两个方面对 小城镇文化生态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文化机构的瘫痪 在历史上,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建制单位,我国的镇最早产生于北魏初期,但当时这 一建制主要通行于边疆地区,其作用也主要是为了镇戍防御[2]。镇一级建制的普遍推 行开始于宋代,镇是低于县的一级行政单位[3]。新中国成立以后,建制镇分为县级镇 和乡级镇两种。小城镇包括镇、镇市、市镇、墟、场、集、铺、村镇等等[4],但其基 本主体是建制镇(含县城镇)[5]。1978年,费孝通先生在其《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 就将小城镇定义为“城(市)尾,乡(村)头”,也就是后来的农村建制镇[6]。小城镇地 处城市和乡村之间,与真正的城市相比,它的规模较小,且与乡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对于乡村而言,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小城市,拥有城市的基本机构和建 制。总而言之,它天然地具有亦城亦乡的城乡二元复合性。 必须指出的是,小城镇虽然大致依照城市模型来进行其行政机构的设置,并能够执行 各种基本行政职能,但往往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了文化建设,其文化机构设 置不十分齐全,而且常常处于失效状态。 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的文化机构,拥有或多或少的文化固定资产,能够为市民提供无偿 及低偿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这些文化机构主要包括文化管理机构(如文化厅、文化局等) 、文化传播机构(电视台、广播台、杂志社和报社、出版社等等)以及文化产业(图书馆 、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宫、少年宫、体育馆、电影院、歌剧院和书店等等) ,有一整套文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平台。而乡 级文化机构则只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和供销社新华书店专柜四个机构。其中,文 化站是文化管理机构,其下设的图书室基本上是小城镇唯一的文化信息源;乡广播站一 般隶属乡政府,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化宣传工具而起作用;乡电影院和供销社新华书店专 柜则是国营文化经营机构,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相比,乡级小城镇的文 化机构结构比较单一,功能性不够充分。而问题的真正严重性在于,这些仅有的文化机 构目前已经不能够有效实现其功能,四个机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一)文化站的形同虚设 在谈到文化建设问题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对中西部欠发达 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 ……等公益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决议》还特别指出:“县乡应主要建设综 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但事实上,特别是近年来,作为专门文化管理机构的文化站 建设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而日渐被架空。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的因素 文化站工作人员的技术名称是文化专干,县财政只负责其基本工资,并下拨到乡里, 其余政策性补贴由乡镇自己负责,但实行补差却往往把文化专干排除在外。如此一来, 文化专干自然无法安心工作,往往跳槽或转行。工作人员的频繁更换自然导致管理上的 脱节、疏漏乃至失效。 2.钱的因素 文化站因其下设图书室,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投入的非营利性机构。但西部县乡 财政普遍困难,不少地方欠债颇多,因而县级乡镇财政对文化教育难以支撑,预算中一 般没有明确规定。换句话说,绝大部分乡财政基本没有对文化站给予稳定的、长期的持 续投资。这样一来,文化站的图书室每况愈下,慢慢失去了提供文化信息的功能,呈现 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近年以来,很多图书室甚至根本不予开放,原有图书大量流失,往 往不知所终;原有场地亦挪为他用,渐无立锥之地。 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绝不是个别地方仅有的偶然现象(注:参见 《文化站:你的出路在哪里?》(《乡镇论坛》1995年第1期)、《乡镇文化站现状令人担 忧》(《发展》1997年第3期)、《乡镇文化站到底怎么了——关于吴忠市乡镇文化站的 调查与思考》(《党建》1999年第2期)等文。)。 (二)电影院的倒闭 电影院作为国营文化经营机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都隶属于当地乡镇政府。它一度 是小城镇居民唯一的文化娱乐场所,是他们业余时间消遣和享受的重要节目。但长期以 来,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该类电影院的影片往往比较陈旧,而放映设备又极为落 后,观映设备也相当简陋。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家庭电视机的日渐普遍化,电影院 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90年代以来,由于它未能像城市电影院一样转变经营理念 ,调整经营方针,改善经营设施,使之转型为新型娱乐消费场所,所以,当城里的影视 城和电影超市日渐繁荣的同时,乡镇电影院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微和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