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认识自然、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和伴随自身成长的历史进 程中形成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基础上,共同塑造和不断得到发展的思想品格 、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被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自觉遵循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 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理想信念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在民族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 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精神纽带和内在动力的特殊作用,具有对内动员和汇 聚民族力量,对外树立和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培育 新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多种实 现途径,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努力挖掘其精神养料,大力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就是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时代特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古代文明和优 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未曾中断的国度。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根植于这 一民族基础和文化土壤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漫长的中华各民族历史演进的历程中, 许多有不同血缘联系的人们,通过地缘、政治、语言、文化、经济、信仰等多方面的联 系,在互相交往、互相吸引、不断融合、不断认同中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 、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上素以勤劳、勇敢、智慧、贵和 著称的中华民族,追求和合大同的社会理想、崇德广业的价值目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刚毅行健的人格追求、阴阳变易的思维方式、厚德载物的宽 宏态度、威武不屈的民族节操、谦让友爱的伦理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深层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千百年来凝聚和激励一代又 一代中华儿女不断振奋精神,关心民族和国家命运,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矢志不 渝,自强不息,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因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现实,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使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 伴随解决民族前途命运和探索救国方案的过程而形成的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其主要内容 可概括为“进步”、“斗争”、“创造”、“科学”、“民主”、“大同”、“平民” 、“人的解放”等八大观点或八种精神。[1]这种精神是中同近代化进程社会大变革的 实践在时代精神上的集中体现。构成近代中民族精神的诸种观念,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 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融合创新的产物。一方面,从西方传入的“进步”、“斗争”、“ 创造”、“科学”、“民主”“人的解放”等观念,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生根、开 花、结果,就必须在其古代精神中找到契合点,实现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结合,使之中国 化;另一方面,原属中国本土的固有观念,如“大同”、“平民”的理想追求,又必须 借助外来文化的解构,使其近代化。中西思想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 开放精神与勇于变革的创造精神在近代的重大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一个质的飞 跃。[2]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近代民族精神,唤醒和强化了中华各族的民族意识,中国 人民认识到中华各族的利益与前途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任何一个阶层或民族都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整体而求得独立与解放。于是,中华民族实 现了由自在的民族向自觉的民族的伟大转变。[3]这种民族精神,支撑和团结中华各族 人民忍辱负重、上下求索、共赴国难、同仇敌忾、“自强保种”,从而使中华民族免受 亡国之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伴随各 种新思潮和新思想的涌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而且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 华民族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历史地成为凝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以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为指导, 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化了的 马克思主义,与之相应产生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中国气派和民 族风格的先进思想与文化,包含着人类思想精华和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精神遗产,直接 催生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与升华。中国共产党人那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以天下为 己任的爱国精神,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 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慨、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舍身为民的牺牲精 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中国革命中产生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是中华民族新精神的集中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 族精神的凝聚激励下,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事业中,在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理论思想的指引下,以独立、富强、民主、法 治、开放为时代追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革命实 践中,先后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六十四 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五种精神和抗“非典”精神等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民族 精神增添了新内容,激励中国人民向现代化和小康社会迈进。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和创新升 华,具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优势和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先进文化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的“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历史 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 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在伟大民族精 神的支撑、凝聚和激励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