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东盟迅速崛起,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多极化形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东盟的崛起促进了亚太地区多极化的形成 冷战结束后,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东盟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进入新世纪以后,东盟逐渐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经济重新恢复了活力,成为该地区一支重要的力量。 首先,“时势造英雄”。大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及东盟对大国矛盾的巧妙利用使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得以上升。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原有的格局被打破,正处于向多极化过渡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东盟积极争取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盟要成为亚太地区的一极,必须显示出处理地区事务的能力,以提升自己在大国眼中的地位。而亚太地区各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都利用东盟增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给东盟与大国周旋提供了机遇。东盟依靠它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东盟外长后续会议”、“东盟10+3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欧首脑会议”,左右逢源地解决一些大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日益上升,奠定了成为亚太地区一极的基础。 其次,“以实力说话”。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东盟成为亚太地区新一极的基础。冷战后东盟经济发展迅速。从2000年开始,东盟已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开始回升。2004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6.2%,高于前两年的4.5%,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东盟在2020年将成为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拥有5.2亿消费者的统一大市场。东盟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 第三,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东盟只可能成为亚太格局中弱小的一极。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仍然居世界之首,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虽将进一步下降,但影响力仍是第一位的。中、日、俄三国各有优势,在本世纪仍将保持强国地位。就东盟而言,其本身是一些中小国家的松散联合体,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土领海争端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即使各国的经济再不断增强,也无法改变东盟作为国家联合体的性质,无法产生像美、日、中、俄这样大国的影响力。因此,无论从综合国力对比还是从各极的地位和作用来衡量,东盟也只能是亚太地区格局中最弱小的一极。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与亚太地区安全 东盟极力利用大国争夺亚太主导权的种种矛盾,努力开展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以维持亚太地区的均势,防止地区霸权的出现,提高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 东盟认为,美国对亚太安全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利于东盟国家打击恐怖主义、对付日益增长的其他大国的威胁,因而东盟国家继续发展了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关系,目的是为了拖住美国,使其发挥安全保护伞的作用,并且以此防范中国、制约中国。因为“中国将会变成一个难以对付的地区角色扮演者,整个东亚经济的联合,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东盟也无法与中国抗衡,俄罗斯在今后至少20年内也不可能在该地区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因此,只有美国才能起到一个关键的平衡作用,如果我们还希望有一个回旋的空间的话。”同时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还可以抑制日本走军国化的道路。虽然东盟在安全上对美国依赖很深,但它又与美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东盟重视开展与日本的经济合作,竭力吸纳日本的资金、技术。东盟国家希望日本能为东盟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但同时又对日本加快走政治、军事大国化道路保持警惕,反对日本扮演“传统的军事角色”,反对日本插手东盟的安全问题。 不过,除了军事安全领域以外,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东盟与代表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在很多问题上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例如在经济合作领域,东盟不赞成由美国主导APEC,反对APEC只搞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而忽视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对发达国家企图利用人权、劳工条件等压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强烈不满。最近美国加强了对东盟地区论坛(ARF)主导权的争夺,要求东盟部分放弃对ARF的控制权,致使东盟与美国在ARF主导权问题上矛盾加剧。在人权问题上,东盟与美欧也存在着矛盾和分歧。 由于中国是东盟的邻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在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有共同的立场,因此,东盟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东盟在地区问题上主张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但同时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产生许多疑虑。东盟试图以海洋为纽带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在海洋争端问题上与中国抗衡的实力,并力图借重外部力量谋求于已有利的解决方式。近年来,东盟还积极发展同俄罗斯、印度的关系,使“印度与中国和日本保持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