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一致,决定在2005年10月启动土耳其入盟谈判,这是欧盟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在当今所谓“反恐战”和“文明冲突”的国际背景下,欧盟的决定格外引人注目。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欧盟对土政策中的主导因素,对未来欧土关系走向、土耳其入盟前景及其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做出基本判断。 一、欧盟对土政策的演进轨迹 在欧盟战后对外关系中,土耳其是一个有独特地位的重要国家。欧盟对土政策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双方经济关系,鼓励土耳其政治民主化,以“土融入欧洲”为诱饵,拉拢、利用和改造土耳其,使其符合西方与欧盟的安全和战略利益。但在土入盟问题上则持消极态度。 二战后,西欧国家出于当时防范苏联威胁的需要,对土耳其主要采取拉拢政策,不但向土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而且基本上不反对土耳其的“欧洲取向”(注:自19世纪以来,土耳其一直在向西方靠拢,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恒定外交重点也是加入欧盟。参见:Yucel Bozdaglioglu,Turkish Foreign Policy and Turkish Identity: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London,Routledge,2003,pp.68—69.)。在西欧国家的认可下,土耳其先后加入了一系列与欧洲有关的国际组织:1948年加入经合组织,1949年加入欧洲委员会,1952年加入北约。1963年,欧共体(欧盟前身,以下为论述方便均以欧盟代称)与土耳其签署了接受土为欧共体联系成员国的《安卡拉条约》,条约规定在经过17年的过渡期后,可以考虑土耳其正式入盟。由此直到70年代末,欧土关系基本顺利。在联系协定框架下,土耳其较好地按欧盟要求履行了协议,而欧盟也没有在土耳其军人专政或民主问题上过多纠缠。因为当时的欧盟只是一个经济组织,政治取向还不十分明显,也不具备执行集体外交政策的手段和能力,更何况在冷战高峰时期,欧盟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土耳其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上。 从70年代末起,欧盟对土政策出现僵硬迹象。随着欧盟政治合作机制的启动,欧盟对外关系开始强调政治因素,“民主化”成为外交政策目标之一。于是,土耳其国内的“非民主”和“非西方”性质日益引起欧盟关注,并成为双方的主要磨擦点。特别是1980年土耳其军事政变,“使土融入欧洲的努力进一步复杂化”(注:Atila Eralp,“Turkey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n the Changing Post-War International System”,in Canan Balkir and Alan M.Williams eds.Turkey and Europe,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Publishers Ltd.,1993,p.31.)。1982年,欧洲议会甚至通过决议,暂停执行欧盟与土耳其的联系协定;而土耳其则指责欧盟“试图继续执行19世纪基督教欧洲对穆斯林土耳其所实行的歧视政策”(注:Meltem Muftuler,Turkey's Relations with a Changing Europe,Manchester and 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7,p.61.)。在欧盟的压力下,土耳其军事当局于1983年举行了大选,并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相应地,欧盟也恢复了与土耳其的联系协议。在双方关系缓和的形势下,土耳其于1987年4月14日正式提出了入盟申请。 欧盟对土耳其的入盟申请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一方面,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集体文化与政治认同开始形成,在土耳其政治民主及人权等诸多方面尚未达到欧盟要求时,欧盟不可能真正接纳土入盟。另一方面,与中东欧国家相比,欧盟国家对土耳其有较强的排斥心理,所以在积极帮助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以尽快达到欧盟标准的同时,对土则执行了事实上更为严格的标准。欧盟委员会在1989年12月对土入盟申请的评估意见中称,由于欧盟要完成内部市场建设,因而不会在1993年以前考虑土入盟问题。评估意见还提到了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水平、库尔德人以及希土主权争执等问题,并认为土耳其在民主、法治、人权等方面与欧洲的标准还相差太远。(注:See EC Commission,“Opinion in Turkey's Request for Accession to the Community”,SEC(89)2290 final,Brussels,Dec.18,1989;Sevilay Elgun Kahraman,“Rethinking Turkey- European Relations”, Turkish Studies,Vol.1,No.1,Spring 2000,pp.1—20.)当然,欧盟在否决土耳其入盟候选国地位的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表示可以与土建立一个关税同盟。(注:See Burce Kuniholm,“Turkey and the West”,Foreign Affairs,Spring 1991,pp.41—42.)1995年3月, 欧盟与土耳其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然而,在1997年12月欧盟卢森堡峰会讨论欧盟扩大问题时,土耳其再次被排除在候选国名单之外。 欧盟对土政策的重大变化是在1999年12月的赫尔辛基峰会上。土耳其不仅受邀参加了此次峰会,而且最终获得了候选国资格。土耳其进入“入盟伙伴关系”计划表明,欧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国家”的立场,并愿意像对待其他候选国一样对土提供财政与技术援助,为其入盟做好准备。但是,欧盟接纳土耳其是有严格条件的,即入盟谈判只有在土耳其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上取得进展后才会开始,这些问题包括国内人权、民主问题,塞浦路斯问题,与希腊的领土争端问题等。而且欧盟在土入盟谈判启动时间上也一拖再拖,2002年底的欧盟首脑会议明确决定,暂不与土开启入盟谈判,一切要到2004年12月对土政治、经济、人权状况等再次评估后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