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改革无疑是一场世纪大博弈。国际上有关各方特别是大国围绕联合国改革正在展开一场新的角力。 一、联合国改革呼声再起 今年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第59 届联大提交了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发展、安全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报告,呼吁各国一揽子接受报告中关于发展、安全、人权和联合国机构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建议。报告强调,联合国的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安理会的改革,并敦促各国考虑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提出的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两个方案:一个是6+3;一个是8+1。前者是计划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后者是计划增加8个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 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之中,除了1963年联合国成功实现安理会扩大的改革之外,任何触及安理会改革的实质性方案都因各方分歧太大或时机不成熟而搁浅。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被提上日程,其中,安理会的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1993年,第48届联大决定成立安理会改革专门工作组。1997年1月,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后,开始着手对联合国进行改革。7月16日,安南向第51届联合国大会就联合国改革问题曾提出全面报告。几年来,每一届联大会议都对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但因为安理会扩大规模、增加常任理事国和否决权等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导致各成员国对改革方案分歧很大,难以取得广泛共识。2003年11月,安南任命研究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专门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挑战及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004年12月,该小组提出了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两个方案,安南秘书长的改革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二、“四国同盟”遭遇“咖啡俱乐部” 今年4月底, 联合国大会就秘书长安南提出的改革报告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辩论,与会国家在有关发展、安全、人权和安理会扩大等方面的建议存在了严重的分歧。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立场泾渭分明,一个名为“咖啡俱乐部”的团体十分活跃,反对安理会改革“急于求成”。 4月11日,“咖啡俱乐部”在纽约召开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团结一致大会”。这次会议由韩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发起,意大利外交部长詹弗兰科·菲尼主持会议。与会国家就“同意对联合国和安理会进行改革”,但应在联合国成员国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和“达成共识”,认为“设定时限不妥”。 “咖啡俱乐部”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日本与德国两国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意大利等国表示反对,以意大利为首的这些国家的代表就经常凑在咖啡馆商讨此事,后来被称之为“咖啡俱乐部”。目前,该俱乐部共有70多个成员国。它们并不反对联合国改革,但主张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不要人为设定时限,反对的是在没有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强行表决。其中韩国主要针对日本,意大利主要针对德国,阿根廷和墨西哥主要针对巴西,巴基斯坦主要针对印度。韩国认为,安理会扩大方案会导致联合国分裂。巴基斯坦外长卡苏里日前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并不支持目前的联合国安理会扩大计划,巴政府认为有关国家应该就安理会改革进行认真讨论和思考,制定出“客观的标准”,并使各方能够达成共识。意大利驻联合国大使表示,安理会的席位不应该单纯集中于国家利益,更不应该成为刺激大国野心的工具。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如果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要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得到191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28个国家的支持,“咖啡俱乐部”表示其目的就是争取到64个以上的国家对联合国和安理会改革持反对或弃权的态度。 这是“咖啡俱乐部”与“四国集团”(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之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短兵相接。近年来,一些国家正瞄准酝酿中的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的机会而展开一场角逐。亚洲的印度和日本一直将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列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欧洲的德国也被各方普遍看好;南美的巴西对问鼎安理会宝座更是雄心勃勃;而非洲国家也希望安理会里面有自己的代表。为了进入安理会担任常任理事国,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在去年的联合国大会期间达成了攻守同盟,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将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四国集团坚持采取“大胆的强行表决”的方式。 日本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近这个梦寐以求的席位。日本对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觊觎已久。冷战结束以后,日本觉得这是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最好时机。日本也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主要外交目标,这使它不满足于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国际政治地位,而要成为“普通国家”,最终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安南推进其改革报告的当天,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即发表声明说:“秘书长的这一报告有利于推动改革向日本希望的方向前进,因此日本政府欢迎和支持这一报告。日本决心进一步努力,争取推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改革在9月前得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