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对东北亚的关注非常有限,并没有在实质上将东北亚提升到其外交战略依托点的高度,更没有真正意识到该地区对俄罗斯实现大国目标的重要意义。普京就任总统时,俄罗斯西部和南部的地缘安全空间已被剧烈压缩,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资本在美国遏制战略的进逼下正被蚕食。俄罗斯西部战略安全环境的恶化刺激了其对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的进取。普京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强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影响,才能发挥出俄罗斯欧亚大国的独特作用,为俄罗斯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开辟新路。普京突破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局限,试图确保该地区成为俄罗斯安全稳定的可靠后方,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期望通过在东北亚地区开展积极、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推动多极化世界的早日形成,使俄罗斯能够积累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独立一极的综合国力。 普京时期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的特点 普京的东北亚政策植根于叶利钦第二任期的东北亚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将东北亚在俄罗斯外交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将其视为实现俄罗斯外交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谋略性(或灵活性) 突出谋略性是普京不同于叶利钦东北亚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普京之所以一改叶利钦时期僵硬的外交方式,注重外交谋略的应用,是因为其清醒地认识到,俄罗斯对美外交的失败和综合国力的下降严重地削弱了自身的外交资本,只有采取谋略性的、有时甚至带些投机性的外交运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外交目标。俄罗斯历史上素有衰弱时期依靠谋略性外交维持大国地位的成功先例。普京东北亚外交的操作策略同其总体外交策略相仿,注重诱压结合,并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色彩。普京在东北亚的能源外交和危机外交很好地说明了俄罗斯东北亚外交中的谋略性。 1.巧妙利用俄罗斯能源丰富的优势,展开能源外交。普京深知俄罗斯能源对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重要意义。需求量大和来源单一是中国能源安全中的两大问题。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2004年10月底出台的一份题为《关于石油、能源的国际形势及日本战略》的研究报告重点建议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把俄罗斯置于仅次于中东的位置(注:《萨哈林岛成为中日能源新争端》,载《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11月11日。)。因此,普京一方面积极倡议一些能引起东北亚国家强烈兴趣的能源合作项目,如铺设从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州联通中国东西部最后连接南北朝鲜的油气管道计划,在日本北海道与萨哈林以及俄大陆架之间架设海底隧道来输送油气计划,伊尔库斯克州维克金气田向中韩两国供气计划,萨哈共和国向中国供气计划等,希望借此吸引东北亚国家提升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巧妙地把握这些能源项目进展的节奏,以便达到施加压力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远东输油管线问题上,俄罗斯采取了“拖”的做法,既不为维护商业信誉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中方倾斜,也不为谋取巨额外资向日方倾斜,在长时间的沉默后抛出折中的“泰纳线”方案,但又不急于批准。俄罗斯这样做除了经济上的权衡外还有政治目的,既为美日控制未来东北亚能源格局以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设置障碍,显示俄罗斯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不使美日因过度失望而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戒心加重,加大对俄的遏制。 2.巧妙地利用朝核危机显示独特作用。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尖锐化。对此,叶利钦政府的反应较为谨慎,只是在支持美国或不得罪美国的情况下谨慎地表示不同观点。2002年10月朝鲜非正式承认有秘密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此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改叶利钦支持美国而向朝施压的做法,开始两面讨好。普京认为一味支持美国不会赢得美国的回报,反而会失去朝鲜的信任,丢掉利用该问题对美施加影响的机会;朝鲜半岛出现动荡局势不利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美国借机将朝鲜纳入势力范围,俄罗斯东部安全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另外,朝核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地区核竞赛和核扩散,甚至局部战争,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在对朝核危机的表态方面,俄罗斯标榜自己“不偏袒任何一方”:一方面坚持朝鲜无核化主张,以达到迎合美国、稳定局势、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张和平解决危机以区别于美国的对朝政策,赢得朝鲜的好感。在外交操作上,俄罗斯加大对朝外交的力度,频繁地派出高级官员前往朝鲜斡旋,对朝鲜表示同情,甚至表示愿意“为朝鲜放弃导弹开发做担保人”(注:王郦久:《俄朝鲜半岛政策的调整与“六方会谈”》,载《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4期。),同时开始逐渐恢复和提升俄朝政治和经济关系。俄罗斯充分重视中国在朝核危机中的作用,通过多层面地做中国的工作取得中国对俄罗斯参与解决朝核危机的支持。俄罗斯大力推动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形成,希望以此得到日本和韩国对俄罗斯在东北亚政治作用的认同,并使“六方会谈”机制演变成有俄罗斯发挥重要作用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二)务实性 普京东北亚外交中的务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外交服务于俄罗斯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强国是普京的施政目标,而该目标的实现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普京意识到美国之所以有时对中国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是因为中美经济关系的相互依赖度已非常高。普京深知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发展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该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与东北亚诸国的密切合作。普京称:“要深化同亚太地区关系的对外政策,应当把它同解决内部任务,同发展俄罗斯的潜在利益以及利用这些联系来振兴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密切结合在一起。”(注:《普京外交:欧洲首要,亚太关键》,中新网,2004年10月13日。)因此,普京执政后,极力推动该地区领导人走出国门与东北亚国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在处理同东北亚国家关系的问题上,普京尽量减少缺乏实际内容的政治会面,给东北亚国家领导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俄罗斯只对推进务实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