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还是世界体系危机? 路爱国(以下简称“路”):让我们从“全球化”谈起。作为一个学术流派,世界体系论出现在“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被认为是“全球化”较早的开拓性研究成果,它的理论建树可以说仍然处于这个领域的前沿。世界体系论把“历史体系”作为分析单位,而国家被看做世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行为主体,这使全球性视野成为世界体系分析的一个主要特征。根据世界体系分析,资本主义就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不断在全球扩张,到19世纪末把全球各部分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分工。按照这种分析,由于资本积累从来都是在全球范围进行的,是超越国界的,因此,世界经济早就“全球化”了,或者,就地域范围而言,至少到19世纪末就“全球化”了。但是,世界体系分析似乎并不喜欢“全球化”这个概念,反而认为目前有关“全球化”的说法是一种误导,是对当前现实的错误解读。分歧似乎首先在于世界体系论与全球化研究主流对历史过程的认识有所不同。 沃勒斯坦(以下简称“沃”):“全球化”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而全球化这个事实大约在5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这个词通常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跨越边界的相互关联程度高,这种关联不仅表现在贸易和金融流动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生产领域;二是国家对贸易、金融流动和生产转移开放边界。第一个现象,也就是这种跨界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它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如果以跨国流动占全部经济交易量的百分比作为标准进行衡量,我们并不能断定,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框架内,目前跨国流动一定比100年前、200年前或者500年前大得多。我们只不过更意识到这些现象的存在罢了。至于说到边界的开放,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所谓保护主义壁垒在最近二三十年的确减少了,但是,在19世纪最后25年,保护主义壁垒也减少了。而且,根本就不好说,这种现象还能维持多久。 路:这就是说,如果用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自由度作为衡量标准,全球化就不能被看成一个一往无前的过程,而是一种周期现象,有高潮也有低潮。由于最近二三十年生产要素跨界流动显著增加,所以“全球化”才会风行一时。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机构和个人经常把全球化说成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除了顺应之外别无选择,难免使这个词带有了更多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对一种周期性经济现象的描述。 沃:你是说,“全球化”这个词还有什么别的用处?这个词是拿来进行规劝用的。它说目前全球化还只是部分的现实,但将不可避免地变成完全的现实,由此来劝说人们支持一个目标。它的用意在于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特别是金融流动,采取的办法就是号召边缘和半边缘国家的政府撤销所有现存的保护主义壁垒,其理由是:如果它们想要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生存下去和繁荣发展,它们就别无选择。其实,这完全不符合事实。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应对最好的国家,而正是这个国家断然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最近几年来,拉丁美洲各国都在努力走出经济灾难的阴影,但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阿根廷,这个国家同样拒绝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要求行事。 路:但是,各国似乎仍然愿意在某种国际组织的框架下扩大贸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尚未加入的国家在创造条件准备加入。与此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在一些人看来,地区化实际上阻碍了全球化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目前,尽管全球性贸易体系对各国都有好处的观点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人们对地区化的立场并不相同,一向把全球作为舞台的西方大国似乎更偏爱全球化,例如,美国有人担心地区化趋势不利于美国的利益,因为它有可能被挡在这些地区集团之外。地区化也许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动。果真如此,地区化趋势符合哪些国家的利益? 沃:我们今天看到,要求开放边界的压力是有局限性的,也可能已经结束了。一些大规模经济区正在构建之中,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共同市场和东盟,这些经济区之间的壁垒可能将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或者说,减少这类壁垒至少会被当做次要的问题,而首要的问题是增强各个经济区内部的联合和凝聚力。关于努力扩大世界贸易组织职能范围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这种努力在1999年西雅图会议上由于民众的强大压力而中断,后来在2003年坎昆会议上又遭到一次更沉重的打击,当时,世界经济中的中等强国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联合起来,它们对美国和欧盟说,边界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不仅南方国家的边界要开放,北方国家的边界也要开放。无论美国还是欧盟都根本不打算大幅度降低对南方国家的农业和纺织品壁垒,因为这会引发严重的国内政治动荡。如此一来,南方大国也就不打算单方面撤销壁垒。 路:你不止一次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处于结构性危机当中,也就是说,这种危机不同于周期性危机,它将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的终点,而不是它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过,相信这一点的人似乎并不多。请概括一下你的主要依据。 沃:我们生活在世界体系发生巨大混乱的时刻。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霸权的衰落。这是一种并发性(conjunctural)或者说周期性现象。二是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生产利润紧缩。这是一种结构性现象,或者说长期现象。这两个过程是不一样的。但两者在同一时间一起出现这一点非比寻常。 美国霸权衰落与大国关系调整 路:无论对美国怀有什么感情,人们都无法不重视这个超级大国。2002年你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老鹰坠地》一文,分析美国从霸权地位坠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当然,很多人并不同意你的看法,甚至认为事实正好相反,因为没有了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抗衡,美国似乎比以前更显强大。在世界事务中,当美国采取行动的时候,虽然一些国家可以不积极追随它,但敢于公然挑战和对抗的国家绝无仅有。这也导致人们在世界是“单极”还是“多极”的问题上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