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前后以来,非洲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然而,由于 人们对非洲发展的理解大多建立在对它进行历史批判的基础上,所以人们对非洲的评价 大多显得有些简单化,人们对“非洲边缘化”问题的差异性判断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而就世界体系视角来看,“非洲边缘化”问题是个涉及对非洲历史认知、现状判断与未 来道路选择等的重要命题,非洲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战略高度。 当前学术界的几种观点与分析 在具体分析问题之前,有必要对目前学术界两种不同学科体系的“边缘化”理论进行 辨析。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Marginality)理论;另一种是当代国际政治 经济学意义上的“边缘化”(Peripheralization)理论。前者的研究对象是第三世界国 家内部的贫困化问题,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概念的内涵是指在一个国家内由于社 会和经济上的移动(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移动)而导致的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冲突,它包括“ 二元论”和“结构主义”两个思想流派(注:参见江时学:《边缘化理论述评》,载《 国际社会科学》,1992年第9期,第27~30页。)。而后者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依附 论,它表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与扩张过程中“融入”的状态与结果。 就目前来说,它也包括两个思想流派,其一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分析中的边缘化理论 ,但它尚未被学界重视;另一个是所谓全球化视角中的边缘化理论,即一国或地区在当 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所处的次要地位和微不足道的影响状态。 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边缘化”理论大多为全球化视角中的边缘化理论。它就非洲的 边缘化问题做出了大致3种判断:(1)现在进行时的判断,即非洲在“边缘化”。其根据 是非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中的比例日 益下降。据统计,非洲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2.3%降到1997年的1.4% ,继而降到2000年的1%。(注:转引自徐济明:《非洲会“边缘化”吗?》,载《 瞭望》周刊,2000年第22期,第60页;杨立华:《非洲联盟:理想与现实》,载《西亚非洲》,2001年第5期,第10页。)这一观点的判断结论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非洲经济边缘化是同步的(注:参见钟伟云:《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载《西亚非洲》,2002年第3期,第18页。)。另外,20世纪90年代,非洲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负数(-0.2%)增长的,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注:参见[埃及]萨米尔·阿明:《非洲沦为第四世界的根源》,载《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2期,第30页。)。所以,这一观点更倾向于主张非洲经济的“边缘化”。(2)将来时的判断,即非洲要避免被边缘化,也包括“非洲会边缘化”这类的评价。这一观点的主题是,非洲现在未被边缘化,但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和危险。其判断的标准除与第一种观点有共同之处外,更强调非洲将被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所抛弃。所以,这一观点认为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非洲联盟的发展将有利于非洲避免被边缘化(注:参见李水生等:《非洲联盟:联合自强的新希望》,载《世界知识》,2001年第16期,第25页。)。(3)过去时与将来时的混合型判断,即非洲要避免再次被边缘化,其意为非洲曾被边缘化,而现在不是,但正受到再次被边缘化的威胁。这一观点的判断根据是非洲殖民化的历史与新殖民主义的现实威胁。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的致命缺陷是将“边缘化”的概念和理论简单化。全球化视角中 的“边缘化”观念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数额大小作为判断其是否被边 缘化的标准,这一推论的前提是极其错误的。严格来说,它仅仅是一种对非洲在国际政 治经济体系中的表象判断,而这种判断完全割裂了主体的历史延续性,从而使人们对分 析主体缺乏整体认识。同时,那种把“边缘化”与“殖民化”等同的观点也是一种附会 。诚然,“边缘化”与“殖民化”之间有历史的逻辑联系,非洲边缘化与新旧殖民主义 之间也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但它们之间更有本质的区别,“殖民化”强调的是国家主权 的丧失,而“边缘化”强调的是一种经济上受支配的状态,“殖民化”并非“边缘化” 的惟一充分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全球化视角中的“边缘化”理论,其判断标准的不 确定性不利于我们对研究主体的定位。比如说,什么样的经济指标可以作为边缘化的判 断标准,它们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数字程度即可称之为“边缘化”;又如,如果说今天的 非洲处于“边缘化”状态,那么此前的非洲又处于国际体系的什么位置呢?如果说当今 的非洲将被“边缘化”,那么现在的非洲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如果说非 洲有可能再次被边缘化,那么在曾被“边缘化”和可能被“边缘化”之间的非洲又是什 么状况呢?再者,全球化视角的边缘化理论将全球化作为边缘化的背景和条件,但对于 什么是全球化又没有明确界定。上述诸问题说明,人们对非洲历史,特别是对非洲融入 当今国际体系及其之后的历史有重大误读。 笔者以为,“边缘化”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就国际社会的发展观来看,其主要包括 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就历史来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国际体系的进程中,其政治 、经济的边缘化进程并不一定是同步的,而且其政治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 如,“非洲”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即从1500年开始的地理概念 发展到1760年之后的经济概念,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概念;又如,1960~1970年非 洲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远大于其同期的经济影响。 对“非洲边缘化”问题的解释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思想中的“边缘化”理论是对外围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及 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发展状态的一种历史与现实的解释(注:有关世界体系思想的流派 与评论参见龙向阳:《世界体系思想的流派与评论》,载《暨南学报》,2004年第1期 ,第15~19页。)。沃勒斯坦认为,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政治和经济两种不同性质 的“边缘化”进程。其中,经济“边缘化”进程包括外部地区的经济“边缘化”和资本 主义体系内部的经济“边缘化”。在此,前者是指一个“地区”经历的前后相继的3个 阶段——处于外部领域、被融入、最后被边缘化。在这里,“融入”包含把某个地区“ 勾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轨道内,使它再也不可能避开,而“边缘化”则包含使该 地区的微观结构发生持续的改变,在某些方面,这一过程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化。 例如18世纪中叶的印度和西非地区等。而后者是指边缘区的上升和中心区的下降过程, 如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下降,18世纪荷兰的下降,以及18世纪普鲁士的上升等。而 政治“边缘化”是指,在资本主义国际政治体系中边缘区因经济边缘化的影响而形成一 种强弱地位的状态,它是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心——半边缘——边缘三重结构变化的必然 反应(注:以上有关“融入”和“边缘化”的观点参见[美国]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 《现代世界体系》(中译本)第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183页、189~19 0页、216~217页、219~220页。有关“边缘化”过程中的“上升”与“下降”论述, 请参见[美国]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中译本)第2卷,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8年版,第267页。)。所以,在世界体系分析中,“非洲边缘化”问题是个重大 的社会发展命题,它涉及对非洲历史发展的认知、对现实国际地位的评判和对未来社会 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等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