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参议院通过的《叙利亚责任及黎巴嫩主权法》 。在此之前(10月15日),美国众议院已批准《清算叙利亚法案》。2004年5月11日白宫 宣布美国对叙利亚实施内容广泛的经济制裁。美国的上述举措表明,自2003年“倒萨攻 伊”战争(伊拉克战争)以来,骤然紧张的叙美关系在逐步升级;美国对叙利亚长期制裁 这一破坏性因素再度“发酵”。 挥之不去的制裁阴霾 正如叙利亚新闻部长回应美国上述举动时所称,美国对叙利亚的威胁并不是什么新鲜 事,只是最近这种威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注:徐启生:《美国为何制裁叙利亚》 ,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9日。)。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对叙利 亚的制裁从未间断过,只是在不同时期,制裁的严厉程度不同。 美国制裁叙利亚,缘起于美国国会1976年颁布的《国际安全援助与武器出口控制条令 》,及1979年颁布的《出口管制条令》。上述两个法案,要求美国行政当局终止援助任 何支持恐怖主义、唆使恐怖活动的国家;要求国务院和商务部在发放商品及技术出口许 可证之前,首先向国会发出通报,由此派生出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每年 4月底予以公布,并自此形成惯例。自1979年首度公布该名单至今,叙利亚均“榜上有 名”。(注:See Robert Rabil,“The Ineffective Role of the US in the US-Israeli-Syrian Relationship”,Middle East Journal,Volume No.3,Summer 2001 .)1986年11月,因欣达维事件等,美国对叙利亚实施严厉制裁,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控 制对叙利亚的出口;取消向叙利亚发放进出口信贷资质及小麦采购特许证;终止双方航 空运输协定,禁止叙利亚航空公司在美国出售机票;向美国公民发出旅行警告等。(注 :Ibid.)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美英两国把叙利亚列为主要嫌疑对象;1990年老布什政 府认定,叙利亚违禁生产和运输麻醉品,由此美国进一步重申,自1986年以来对叙利亚 的各项制裁维持不变。(注:Ibid.)20世纪90年代,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为契机,以及在 中东和平进程中,叙美关系得以改善并平稳发展,直至乔治·沃克·布什政府将反恐矛 头指向伊拉克,并发动“倒萨攻伊”战争,双方关系发生逆转。但是,美国国务院历年 公布的支持恐怖主义国家“黑名单”中一直有叙利亚,即使双方关系改善时,美国自19 86年以来的各项制裁也从未松动过。“倒萨攻伊”战争后,叙美关系急剧恶化,特别是 美国国会两院中惩罚叙利亚的呼声甚嚣尘上,继而酝酿新的制裁法案。2003年10月8日 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首先通过议案,要求行政当局制裁叙利亚。一周后,众议院 正式通过了名为《清算叙利亚法案》的制裁议案。布什行政当局此前已就制裁明确表态 ,即10月8日当天,白宫及国务院分别宣布,改变以往立场,不再反对国会通过制裁叙 利亚的法案。2003年11月11日,美国参议院同样通过了另一个法案,即《叙利亚责任及 黎巴嫩主权法》。该法案授权布什总统对叙利亚实施内容广泛的制裁。12月12日,小布 什正式签署该法案,同时美国白宫发言人对此表示,“叙利亚需要立即改变现有的态度 ,改变其行为,停止向恐怖分子提供庇护。”(注:徐启生:《美国为何制裁叙利亚》 ,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19日。)2004年5月11日,白宫正式发表声明,开始对叙 利亚实施新一轮制裁。这是与美国以往对叙利亚的制裁相关联的。 制裁中叙美关系的冲突与对抗 1979年后,制裁成为叙美关系的破坏性因素之一。同时也因激烈的美苏争夺和阿以冲 突,特别是旷日持久的黎巴嫩内战等因素,叙美关系陷入冲突与对抗之中,并贯穿20世 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叙利亚逐步成为影响黎巴嫩内战的主导因素之一。叙利亚 在试图全面控制黎各派组织及活跃于黎境内巴解武装的同时,也将黎巴嫩作为抗衡以色 列的主战场。然而,1982年以色列发动侵黎战争,致使叙以卷入正面冲突。此时,里根 政府极力斡旋,促使双方停火,同时在黎巴嫩问题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因此,黎巴嫩 问题成为叙美冲突的焦点之一。1983年5月17日在美国的撮合下,黎以签署撤军协议, 即5月17日协议。该协议具有单独媾和的性质,同时也是对叙利亚政治影响、军事存在 的巨大挑战。为反制该协议,叙利亚联合黎巴嫩穆斯林阵营及部分基督教反对派于7月 组成黎“民族拯救阵线”,其“惟一目的就是挫败黎以撤军协议”。(注:Marius Deeb ,“Lebanon's Continuing Conflict”,Current History,Jan.1985,p.15.)另一方面, 与叙利亚关系密切的武装派别先后于4月和10月在美国驻黎巴嫩使馆及多国部队美军驻 地制造了分别死亡63人及225人的恐怖爆炸事件。为阻止内战蔓延,驻黎多国部队的美 军甚至轰击反对派武装阵地,并与叙军交火,导致两架美军战机坠毁,美军“已成为内 战的一方”(注:The New York Times,Oct.23,1983.)。由于以色列也拒不撤军,至次 年2月黎巴嫩政局进一步恶化,撤军协议更无法执行,3月5日黎巴嫩政府不得不宣布废 除协议。至此,叙利亚不仅挫败了黎以协议,也在叙美角逐中赢得先机。同时,叙利亚 通过在黎巴嫩与美国的角逐加强了叙在中东地区政治大国的地位,并迫使美国政府对叙 利亚在中东政治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一定程度的认可,特别是在黎巴嫩问题上,美国逐步 承认叙利亚是“有益的角色”,并认为“如果没有叙利亚的参与,希望在黎巴嫩问题上 取得稳定的结局,那是对中东问题的认识过于肤浅。”(注:Patrick Seale,Asad:The Struggle for the Middle Eas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p.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