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5)05-0079-14 一、会通中西哲学的历史任务 自从对于西方哲学的ontology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后,人们注意到,原来以“本体论”翻译ontology是不确切的,并正尝试以“是论”或“存在论”取代“本体论”。有些治中哲史的同志们也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存在西方哲学的那种ontology。即使在西方,曾经一向被当作是纯粹哲学的ontology,它在哲学中的地位也受到了质疑。德里达就明确表示,他的解构主义就是针对ontology的(注:见德里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讲演纪要《解构与ontology》,《世界哲学》2002年第4期。)。这种情况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哲学的涵义。作为外在于希腊哲学传统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哲学观念要更新,但是不能抛弃传统。新的哲学观念不仅应当能适应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应当能对中国哲学和西方传统哲学提供一种一致的说明。如果根本不存在这种一致的说明,那么,就说明这两种哲学是完全异质的,其中必有一种哲学资质会受到怀疑。当然,如果考虑到“哲学”这个词首先出现在西方,那么,首先被怀疑的显然是中国哲学。不过,我们对中国哲学之为哲学是充满自信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建立起对中西哲学的一致的说明。寻找这种一致性的说明的过程,是今后哲学发展的主要契机,换句话说,今后哲学的发展一定是在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发展。 基于上述的想法,当我读到杨国荣先生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注:杨国荣:《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学术月刊》2004年第12期。),谈到哲学的任务在于求“通”,我很受鼓舞。杨国荣先生的文章也是从中西哲学的比较入手的,其眼界大,涉及到哲学这门学科的根本性质。当他认为哲学应当深入到“人的在”中去时,他事实上已经触及到了作为理论的哲学,其根源不在于理论本身。他所引证的这方面中国哲学史料很说明问题。最后,他以智慧界说哲学,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超越各门知识的“分”或“别”以求其“通”。他认为,能担当此“通”重任的是形而上学,它不仅会通理论层面的认识论、逻辑学,还会通实践理性层面的价值论、伦理学。杨国荣先生的文章中包含许多创见,使人想见哲学观念的更新。然而在我看来,他却使用着西方哲学史上的传统概念,使他自己的新观念难以得到鲜明的伸张,以至最终不免混淆于传统哲学的观念而难以达到“通”的目的。 所谓求“通”,当指求中西哲学的会通。站在西方传统哲学内部是不存在会通问题的。西方哲学虽然有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和价值论的分别,或者还可以有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等等的名目,但是西方哲学一向标榜,哲学不是任何特殊对象的学问,而是普遍的知识,形而上学性质的ontology则是哲学中的哲学,即最普遍的知识。Ontology并不是根据其中文“本体论”这个译名而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关于本体这个范畴的理论,而是通过逻辑的方法演绎出来的一个原理系统。作为西方传统哲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是这种哲学观念和框架的集中体现。他的《逻辑学》即ontology,就是最普遍的原理,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或者还有其他的哲学分支,则是这个最高、最普遍原理系统的展现或曰“外化”。也正因为这种框架结构,ontology曾经被认为是纯粹哲学,是衡量哲学之为哲学或一种哲学之品位高下的最终尺度。只是到了现代,随着ontology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尤其是当它的第一哲学的地位被解体,传统哲学的这种体系才面临严重的危机。 过去,我们试图依傍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观念和框架来解说和建设中国哲学,如果那种方法是成功的,那么,二者也就已经会通了。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其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甚至中国哲学的面貌也没有据此而得到真正的反映。如果我们明白ontology在西方传统哲学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并且意识到中国哲学中并不存在ontology,那么,就势必产生两个结果:要么站在西方传统哲学的立场上,怀疑中国哲学之为哲学;要么,以中西两种形态上差异的哲学作为事实,去努力寻求新的会通路径,即,用同一种道理说明二者都是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会通中的意义 到哪个方向去寻求这种一致性的道理呢?在过去一百年里,由于受到了西方哲学及其思想方法的熏陶,我们已经学会并且习惯于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寻求第一原理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就是西方哲学的,西方传统哲学已经告诉我们,最普遍的原理只能是以最普遍的概念逻辑地推论得出的原理系统,ontology正是最普遍的原理体系,并且,不可能有比ontology更普遍的原理了。这意味着,在这条路上,中国哲学要么因其普遍性程度的低下而从属于西方哲学,或者,充其量找到一种与ontology并行的东西,但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哲学中并不存在ontology。我们的探索已经能够告诉我们,运用个别上升到一般、直至最普遍的方法,试图以此会通中西哲学,这条路是走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