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学术研究自身的连续性,本报告拟把刚过去的两年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作为一 个整体来评述。2003~2004年度,国内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无论是在总体把握还是在问 题研究上,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一、研究方式:从吸纳式接受到对话式互动 与往年的研究情况相比,本年度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不仅体现在发表的论著数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更主要是在问题研究上反映出了国 内研究水平的进步。具体来说,这些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摆脱了以往的评述式研究方式,逐渐进入问题式分析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主要是以介绍为主,间或一些无关痛痒的 评述。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后,国内的研究就开始意识到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特别 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与专业研究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使得直接展开与西方哲学界的对 话成为可能。2003~2004年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展开的,发表的大 多数论著都以问题研究为主,由此也形成了研究者们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专题性的研 究著作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如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 新认识、对后现代主义的积极评价、对知识论问题的重新审视、对自由主义问题的全面 梳理以及对应用哲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切关注等等。 2.更多关注西方哲学问题与中国哲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已发表的论著中可以看出,2003~2004年度国内的研究者特别注意把当代西方哲学 中的重要问题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希望一方面能够由此对西方哲学 问题给出中国式的解答,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的哲学和现实生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对待西方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不再采取极端的否定态度 ,而是更加注重从他们的理论本身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待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态度上,如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想是对资本主义过度发 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与我国的国情相去甚远,但作为一种反省和教训,对于以为现 代化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一切后果的近视者来说,不亚于一服极 好的清醒剂;还有学者指出,在当代哲学家们对后现代主义的大量论述中,有一个特别 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这就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中国的传统思想看作是后现代思想 的重要资源,明确认为可以从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寻找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有效途径。西方 哲学家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这种解释和运用,为我们反思和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在当 代世界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和文化从现 代走向后现代这个过程的最终落脚点。 3.加强了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 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一直是国内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200 4年度的对外交流具有明显的主动参与性特征。一方面,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 派团参加了2003年8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21届“世界哲学大会”,许多学 者在会上以各种形式发表了论文,反映了中国的哲学水平和对世界哲学的高度关注;另 一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以及国内的部分高校哲学系积极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国际 学术活动,如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著名哲学家访华讲学、举办专题研讨班以及开 展各种类型的对话活动等,由此推动了国内的研究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向世界 传播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进程。 二、研究视域:从一般性介绍到提问性反思 2003~2004年度,国内哲学界在现代外国哲学领域的研究除了以往比较集中的英美分 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中的某些哲学思想或重要流派研究之外,主要对以下问题展开了 比较热烈的讨论,在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高。 1.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哲学界近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区分了“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后 现代的社会特征是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膨胀泛滥,后现代的知识特征是一切知识被数字化 、符号化和商品化,后现代的文化特征是颠倒文化的原有定义,后现代的思维模式是一 种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不可化约等精神状态和思想 品格,后现代的生活方式是追求一种游戏式的生活。根据这些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哲学 转向被确定为:用“延异”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从纵向思维转向横向思维;用差 异对抗理性的总体化;注重个体性和自我关切,反对主体性和人道主义;用透视主义和 相对主义取代表象论和基础主义的认识论;用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元话语和宏大叙 事;用“精神分裂”取代“精神分析”;用微观政治学取代宏观政治学。 其次,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它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 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理论反省;后现代主义哲学确实是哲学发展的一个转向;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以批判现代主义哲学为己任的,但它并非完全是一种无所建树的、只 事消解的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确实包含了许多消极因素。 还有学者指出,“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在于,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 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现代性乃是现代化的结 晶,是现代化过程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首先,它标志着从 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其次,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人的各 种权利的保障构成现代性的前提;第三,现代性表现为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 即竞争的理性化过程。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也有学者指出,现代性是 多元、多样的,因而传统和现代性可以会通,中国的现代性也自有特色;当代西方哲学 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论争,对研究与实现中国的现代性有参考 价值;要加强中国现代性的哲学研究。还有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现代主义把全 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了自身的研究范畴,试图在整体上解答当代人类所遇到的 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其理论学说代表了不同于现代工业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它超越 了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对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具有时代现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