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后现代主义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学界的关注推动了对后现代主 义的研究,也引发了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 回顾10年来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争论,我感到存在着两个盲点,即两个重大 问题一直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研究者的视域之外。第一个盲点是“理由”。后现代主义的 特征是批判,它总是反对某些东西(比如说“基础主义”)。那么它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无论是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同情者还是它的批评者来说,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 。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一些结论,而这些结论通常是由以“反”字为先导的口号式的东西 表达出来的(如“反基础主义”)。第二个盲点涉及到“时代性”。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 同情者还是其批评者,一般都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从而 坚持两者的僵硬对立,而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同时代性”。在中国语境中讨论后现代 主义,“时代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传播所提出的一个 主要指控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达到“现代”,何谈“后现代”? 理由涉及到理论的说服力。后现代主义应该像任何其他理论一样以“理”服人,然而 现在人们所讨论的后现代主义则常常是一些口号,它缺乏理论应该具有的说服力。时代 性涉及到适用性。如果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而中国现在还处 在通往现代的途中,那么后现代主义之于中国则是文不对题。 一、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 后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否定性的思想。后现代主义在当代思想潮流中占据某种重要的 位置,不是因为它提出了什么主张,而是因为它反对什么主张。后现代思想往往带有一 种强烈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发源于后现代主义批判。后现代主义用“批判”为自己开 辟道路,它也因这种“后现代式批判”而显得锋芒毕露。对此,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者和 同情者实际上没有什么分歧。 那么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是什么呢?后现代主义锋芒所指向的东西很多,如本质主义、基 础主义、逻辑中心主义、表象主义、理性主义、人本主义、普遍主义、主观主义、绝对 主义、总体主义等等。尽管靶子众多,但我们应该看到,后现代主义反对的东西归根结 底是启蒙哲学,在这种意义上,上述标签都属于启蒙哲学的范畴之下。虽然不同的研究 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就其批判精神的实质而言,实际上 没有什么重大的争议,甚至也没有什么东西成为问题。 成为问题的东西是理由。“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研究中的一 个盲点。更重要的在于,无论是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同情者,还是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者,理由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的同情者一般都是赞成后现代主义批判的,他们所以热衷于介绍甚至宣扬 后现代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非常欣赏后现代主义批判。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中 ,他们能够认同的东西通常不是某一位后现代思想家所提出的某种主张,而是后现代主 义作为一种潮流所共同反对的主张。但是,如果仅仅关注后现代主义批判,而没有深入 揭示这种批判的理由,那么也不足以使人们认可后现代主义。正如我们通常在关于后现 代主义的研究中所看到的那样,后现代主义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但缺少一种强 大的说服力。说服力存在于理由之中。 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者和同情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重视的都是后现代主义批判。 差别在于,批评者不赞成或不完全赞成后现代主义批判。他们承认启蒙哲学不是完美无 缺的,但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批判的那种样子。他们不同意一般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更 反对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后现代主义。他们特别不能容忍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 ,从而奋起批评后现代主义。许多批评者在中国语境下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反驳,但是 他们的反驳往往都是软弱无力的,因为他们反驳不了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 那么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理由是什么?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基础主义、人本主义和普遍 主义为代表,来讨论后现代主义批判,并分析其理由。 基础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批判指向的首要靶子。启蒙哲学被指控为基础主义的,是因为 启蒙哲学本身试图充任全部知识的基础。基础主义同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有关。从洛克 开始,西方现代哲学就把自己的任务确定为对知识提供证明,用康德的话说,就是证明 “知识是何以可能的”。证明“知识是何以可能的”,就是揭示知识的基础。所以,自 笛卡尔以来,西方哲学的核心是认识论,而认识论的核心则是知识论。哲学通过揭示知 识的基础为知识提供了合法性,而哲学本身则因此成为全部知识的基础。指出这一点是 非常重要的,即在启蒙时代,不仅哲学家认为需要哲学为诸如牛顿力学这样的科学提供 合法性证明,而且科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哲学在全部知识中就占有了一种至高 无上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变成了“元科学”。 后现代主义反对基础主义,一方面是因为启蒙哲学无法为知识提供它许诺的那种合法 性证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启蒙哲学充任全部知识基础的企图中存在着若隐若现的霸权 主义。现代哲学试图揭示知识的基础,洛克认为知识的基础是经验,休谟认为是心理的 习惯,康德认为是先验的思维形式,胡塞尔认为是本质的直观,海德格尔认为是“此在 ”(Dasein)。不仅这些观点是不同的,也不仅这些观点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而且它们谁 也说服不了谁,无法达成意见一致。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看:如果没有一种观点能够为 所有哲学家所信服,那么在某一时期某一种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只能是出于霸权主义; 如果哲学家们不能就知识基础问题达成一致,而又试图让哲学充当全部知识的基础,那 么这只能说明哲学在利用自己的特权在知识中推行一种霸权主义。简言之,哲学无法为 科学知识提供它所宣称的合法性证明,而科学知识也不需要哲学为自己提供任何合法性 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