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4)06-0040-06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西方率先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成功实现 了现代化,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历史时代提供了一种具有光环效应的人类生存范式 和社会发展模型,成为当今各个后发国家学习或摹仿的样板。然而,随着后现代思潮对 现代性的批判及围绕诸如“东亚模式”的多元现代性的讨论,人们不禁对于现代性的身 份及其普适性产生疑问:发端于欧洲的现代性是否具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有效性?它是否 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要解答这些疑问的前提是弄清现代性及后现代性的基本内涵。 西文文献中的“现代”(modernus,modern)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5世纪,它的基本含义 是指当前的历史时期或时代,“现代性”的字面意思就是与这个历史时期的本质、样态 和特征相关的。尽管人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但是我们大体可以在三个层 面上来讨论现代性这一概念:一是作为历史意识的现代性;二是作为社会形态的现代性 ;三是作为意识形态或福科所谓的“精神气质”(ethos)的现代性。其中,历史学的概 念规定了现代性的历史范围与时代特质;社会学的概念明确了现代性的实体;而意识形 态的现代性揭示的是现代性的精神维度。 一、“新时代”的时间意识与现代性的历程 作为具有历史学分期意义上的概念,“现代”在西方历史上是指中世纪或封建社会之 后即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时期。表面上看,14—16世纪发轫于意大利,以后又扩展到整 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艺术;而从精神实质上来看 ,古代文艺的风格是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精神统治相对立的,它展现的是与“上帝之 城”不同的世俗文化。由于基督教扼杀人性,窒息思想,而古希腊罗马文化风格轻快、 活泼自由,肯定人的价值和世俗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心声。因此 ,文艺复兴并非古代文化的简单再发现和回复,而是一种全新文化的创生,是一代新人 借用古代的语言、名字、口号,穿着久受崇敬的服装,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剧目。也就是 说,“复兴”古代,恰恰是要与古代告别,进入一个“新时代”(Neuzeit)——现代。 由于“现代”是与“古代”和“中古”相对立而言的,“现代性”所突出的正是这样一 种强调古今之间断裂的时间意识或历史意识。 文艺复兴还仅仅是现代意识的萌芽,因为“复兴”也好,“再生”也罢,都带有中世 纪崇拜古代权威的遗迹,反映出新生的人类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还需要借助于古代文 化遗产表达自己的要求与愿望。实际上,西方现代的历史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和发展为背景的,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恰恰是当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最繁荣的国家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壮大的时候,复古的招牌就全无必要了。17—18世纪,欧洲 的启蒙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迷信和盲从、崇尚理性和科学的口号。启蒙思想家们号召人 们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摆脱由于习惯依赖外在的权威或束缚而加于自身的不成熟状 态。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人类历史的发展同个人的成长一样,注定要挣脱襁褓,走出混 沌与无知,逐渐走向理智、成熟和自立。也就是说,现代意识是与“今不如昔”的、罪 感的古代意识相对立的进步的、乐观的历史意识。 在完成了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强大的资产 阶级提出了政治上的要求,西方各国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在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实现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现 代性的终结,而仅仅标志着现代性魔盒的开启。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迄今为止的西方现代 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文艺复兴直到18世纪末是早期现代性阶段,也就是从器物 、制度到文化全面建构现代性阶段;18世纪末直至整个19世纪则是典型的“摩登时代” ,这是现代性或启蒙方案全面展开的时期,个人与社会生活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启蒙方案中未曾料想的问题;进入20世纪,西方社会的发展又表现出新 的特点和趋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现代性进入到其 晚期或发达阶段,有人甚至宣布了“后现代”社会的来临。 从西方现代性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来看,现代性是一种自觉与传统决裂的时代观念 ,同时又是变动的时间意识,它具有面向未来发展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这种历史意识 可以成为衡量非西方世界现代进程的重要参数。一方面,西方文明的崛起将世界上其他 处于传统社会的民族国家强行拖入全球范围的现代性进程;另一方面,这种进程又迫使 后发国家将追逐西方化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目标。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是这样一种“脱 亚入欧”的历史抉择,中国的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引进“德先生”与“赛先生” ,同样表现出告别传统、维新图存的时间意识。 二、现代社会形态与现代化的多元模式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就是指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生活方 式和制度模式。吉登斯认为:“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 缩略语。比较详细地描述,它涉及:(1)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实现世界向人类干 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2)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3)一 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1](P69)按照吉登斯的理解,促使现代性从传 统中脱颖而出的动因主要有这么三个:一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时空在不断扩展; 二是象征符号(如货币)和专家制度在不断游移;三是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引起对制 度的反思。现代社会最终是由四个方面完成的,即资本主义、工业化、监控系统和暴力 手段。 现代社会是从传统或前现代社会中生长出来的。一个社会从传统或前现代社会演化为 现代社会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它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工业化、城市化、代议民主制的崛起、教育的平民化、科学技术地位的提高和大众传 媒的增生及扩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现代性是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现代化 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