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石油安全挑战,中国应采取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这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十六个字,即“降低依赖,参与竞争,加强合作,确保安全。” 1.降低石油进口依赖 一个国家能源对外依赖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经济安全成正比,即对外能源的依赖越高,该国受到能源安全的威胁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确保中国石油安全最主要的是要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一是要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不是对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的简单重复,它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 二是要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解读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提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摆在首位。中国石油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按每1000美元GDP消费的石油当量(石油消费强度)来看,西欧、北美和亚洲发达国家一般为0.05—0.1。其中日本从1990年开始一直为0.05;美国2000年达到0.1,美国30年来石油消费强度下降了50%。中国2000年为0.18,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因此,中国在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应该将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加以实施。 三是要加快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尽管中国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但还有大量探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具有继续保持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资源潜力。尤其是西部和海上,资源潜力较大,将成为国内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黄海和中国东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达77亿吨,很可能成为继里海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石油产区。目前中国油田平均采收率约为34%,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强化开采,可提高到50%以上,从而大大增加开采储量。 四是要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石油的潜在替代能源是天然气。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速度已经在许多方面超过了石油。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更加清洁的能源,天然气被认为是全球经济从矿物能源到非矿物能源的一种“桥梁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8%。因此,必须加强对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天然气大型骨干输送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天然气消费,促进天然气工业发展。大力促进洁净煤的开发利用,减少煤炭的终端消费,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大煤直接或间接气化或液化,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走煤炭液化合成油的道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可行的途径。此外,要重视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应用研究,做好未来开发利用的技术储备。加快生物燃油的开发利用,加强以生物原料型产品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 中国介入世界石油体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是一个必然。但是,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既要积极地参与全球石油资源竞争,也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稳定的意义。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一是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世界石油资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即“贸易油”;其二,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建立海外长期的石油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份额油”。尽管贸易油是主渠道,份额油只能是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辅渠道,但是海外份额油掌握得多,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就越大。中国应积极向外投资,控制石油战略储备。采取的主要投资方式有:直接参与产油国勘探开发项目的国际招标;用入股方式参与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石油项目开发;收购跨国公司已开发油田项目的股份;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建立战略联盟、收购和投资海外资源产地以及其他投机运作方式获得差价并获得风险收益;通过融资租赁完成服务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获取外汇或石油份额;通过国际补偿贸易和加工配套贸易,获取石油设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加工配套贸易收益,提高设备输出时的技术服务和劳务收入,以换取石油或美元;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去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如确立海外石油投资的总体战略;对企业在海外的油气投资活动予以税收政策优惠;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好的双边国际环境;国家针对中国企业海外石油直接投资项目设立投资基金,并设置政策性保险政策;进一步改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尽快开展包括《石油法》在内的有关石油天然气资源海外投资开发的各种立法和修订工作。 二是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根本意义,一方面要打破西方大国对资源控制权的垄断,另一方面要把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尽可能多地释放在国际市场中,并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是在国际油价体系中没有发言权,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还达不到0.1%。这是中国国内油价经常波动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亚洲地区目前没有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不能通过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竞价机制形成。而美国和欧洲都有成功的石油期货市场,可以取得比东北亚更有利的油价。目前,中国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这是争取定价权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建立国际采购的协调机制,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争取合理的价格;打破国内市场垄断行为,加速形成统一、开放、通畅、有序的能源、原材料市场。开放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可以借此取得市场交易、交割规则的制定权,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如果中国石油期货价格成为国际油价中心之一,成为国际油价的重要参考,中国石油的交易价格也就摆脱了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