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比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五个统筹的发展方针。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问题,在于推进农村城市化,大幅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农村城市化与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之一,就是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亿万农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对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带来严重影响。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基本上有三种途径: 1、实行农业保护政策,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产品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都已经走入市场,而且由原来的短缺变为过剩,再加上国际市场放开后,我国本就偏高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已基本不具提价空间,因此靠提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 2、依靠调整农村内部产业结构,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乡镇企业在80年代曾成为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但进入90年代后,由于乡镇企业在发展之初没有考虑城乡工业的互补性,致使城乡工业出现高度同构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高度分散的乡镇企业因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而无法与城市国有企业相抗衡,其发展也因此步履为艰。因此,单纯依靠乡镇企业的外延式扩展不仅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绩效愈来愈小,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对乡镇企业本身也是一条绝路。 3、立足于农村城镇与大中城市发展的协同,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强调城乡工业互补性的前提下,促使原来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使城镇成为大中城市的市场空间及要素聚集的载体,以此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目前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产生聚集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我国原有乡镇企业大多是高度分散的乡村工业,这样导致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相分离,其结果是,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固守在小块土地上。土地的分散经营给农业发展造成极大的不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乡村工业的分散,排斥资源的共享性,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据估计,由于分散的乡村工业使用地规模增加了约1/3,能源利用率降低了40%,行政管理费增加80%,人力资源增加1—2%,提高了工业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分散引起生产者自身力量弱小,无法抵御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只能成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市场谈判能力弱化,必然提高生产者的交易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无疑对收入增长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城镇化的推进,使乡村工业聚集于城镇,不仅能充分利用城镇所具有的房屋、道路、交通、商业网点、信息网络等设施,为工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城镇具有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管理及人口、商业规模等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持和市场空间。另外,伴随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原来的“进厂”变为现在的“进城”,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农村农民的减少,加速了土地相对集中,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可能增加。可见,城镇化推进增强了资源的共享性,由此产生的聚集效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规模经营强化了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利于降低其交易成本,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就会提高生产者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村城市化与转移农村劳动力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当前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所面临的困难。工业化与城镇化脱节,GDP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农业中就业人员增加的巨大反差,无疑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最沉重障碍。近年来农民增收困难,与我国城镇进程缓慢有着直接联系。 1、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出路只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是实现人口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村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人口向城镇和城市集中的过程。农业人口减少,农村人均占有资源量增加,城市化的扩张吸纳了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使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成为可能,提高了农业土地的劳动产出率;而且生产力、人口和市场地理上的集中,减少了居住、企业占用耕地,同时节约交通费用,提高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和城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形成聚集效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