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项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并贯穿于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从管理学和领导学角度看,监督是管理本身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对社会实行科学领导的重要方式。监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因为在任何国家的体制下,“一切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引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4页)当然,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也需要经常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考察、调整和规范。 无产阶级政党一建立,党内监督就产生了。1847年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其章程中就规定了党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党组织对个人要通过执行纪律进行监督;同盟成员通过民主选举对上级领导成员进行监督。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创立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党内监督机关——监察委员会,其目的在于“尽可能防止执行委员会独断专行。”并在党章中制定了一套监察制度,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职责和权力。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和制约,则很有可能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众所周知,十五年前,一个曾经是世界上最老最大的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因为丧失了党内监督不战而亡。前苏共中央总务部长博尔金望天长叹:“缺少了党内监督,戈尔巴乔夫在党的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独自确定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以及后来确定政府的组成的经过,是想表明改革的设计师拥有多大的权力和我们的国家显得多么软弱无力。关于这一点,在总结这个也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党的活动时绝对不能忘记。”(引自[俄]·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绎出版社,1996年版,第399页)为此,胡锦涛同志曾力透纸背地指出:在我国置身全球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突出克服党员领导干部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分散主义和集权专制主义,必须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邓小平同志对加强党内监督问题一贯重视,并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全面的加强党内监督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加强党内监督思想,对于我们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保证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党领导得好”的题中应有之义 2004年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利于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有利于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早在47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党要领导得好”,就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一)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 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问题,建国之初邓小平就给予高度重视。他从执政党的地位及领导方式等角度,明确提出了“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邓小平认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党要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除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改善领导,实行严格的监督。他反复解释和强调,共产党是执政党,威信很高,有大量的党员居于领导地位,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党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何以如此,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时中肯地指出了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了官僚主义的习气。革命胜利后,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脱离实际和群众的危险,不是比过去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二是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曾提醒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进城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失去了警惕,甚至被糖衣炮弹击中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以他特有的敏锐眼光向全党打招呼,指出:“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403页)近几年党内发生的腐败和违纪现象证明邓小平的告诫是很及时、很深刻的。为了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以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为了加强监督与真正接受监督,就必须使党的下级组织和党员可以及时地便利地无所顾忌地批评上级机关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必须“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页) (二)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邓小平同志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党内监督机制,对于维护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保证共产党依法行使政治权力,是极为重要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特别是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足以明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由于无产阶级政党还没有成为执政的党,因而对共产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加强监督的问题,没有做出全面系统的阐述。苏联共产党是第一个夺取国家政权的党,列宁对苏联党和国家的监督问题也极为重视,曾经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他对这一问题还未来得及解决好便过早地去世了。到了斯大林时期,列宁倡导和制定的许多好的制度被逐步废除。斯大林搞个人迷信,独断专行,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党内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下降,致使斯大林的个人权力成了无法监督的权力,犯了许多带有全局性的错误。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主事时期,忽视党内监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导致苏共垮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与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内监督失去效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