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文明开始了从物质信息时代向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过渡,世界正朝着信息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迈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网络化,使现代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力和适应力增强,政府面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实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思考政府自身的变革问题,这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在各国的政府再造运动中,有一个共同的策略,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造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一、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一)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电子政务是国际上一个比较通用的概念,西方国家的政府信息化主要是指电子政务。电子政务能否实现最能说明一个国家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电子政务的概念源于Electronic Government,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1993年提出的。根据《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南》的定义,所谓电子政务(E-Government),宽泛地说,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让更多的公众可获得信息,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电子政务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社区中心、无线设备或者其他通信系统,为公众提供服务。一般认为,所谓电子政务,即以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实现政府与个人、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从而实现政府内务的高效化,减少政府与个人、企业之间繁琐的行政程序。其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新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的各项职能,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这样的虚拟政府,可以取代政府的程式化管理,最终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共享。最重要的管理服务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平等的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支持的质量和效益。电子政务包括面向“顾客”的公众电子服务、面向资金的电子商务、面向公民的电子民主、致力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电子管理以及加强决策透明性的电子决策等内容,几乎涉及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横向囊括决策、财务、人事、资产等各政府部门共有的业务,纵向贯穿金融、税务、海关、教育、国防等政府职能。电子政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既包括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包括对外面向公众和企业的政府信息服务网络。根据服务对象(客户)的不同,电子政务可分为政府内的电子政务(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 to C)。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它是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基础上产生的一场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一场革命。我们知道,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业务过程的计算机化即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近50年来,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从数据处理(批处理)开始,逐步向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是,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现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持续改进的通讯方式的普及,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渠道以及前所未有的互动可能性。信息网络使政府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为政府管理手段的改进提供了发展空间。政府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结构,可以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实现信息共享。作为面向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的目的正是以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面向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 (二)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是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政府管理的产物,电子政务不同于传统政务的地方在于电子政务所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环境是虚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与传统政务相比较,电子政务从管理形态、管理区域、决策权限、管理模式、管理幅度、管理层次、运行环境、沟通模式、组织构架、遵循法则、管理方式、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一网式、一表制等显著特点。它带来了政府运作的全新方式和管理体系,比如,就政府内部运作而言可以通过电子化渠道广泛而直接地进行相互沟通;就政府实现其管理社会的职能而言,由电子政务带来了电子市场、电子商务、电子招标及采购、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等很多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打破了原有的政府办公管理方式,从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改变成平面化、无中心式的网络结构。由于网络没有权威,机关所固有的领导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促使政府行政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型,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这是由互联网自身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看,电子政务的特质在于它是服务型政府,即通过电子媒体创新政府的服务。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创新其服务的方式,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方便、畅通、直接、公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作为一种新的服务范式,电子政务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形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手段和工具,因为市场化竞争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同生产与分配娴熟配合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政府完全可以进行服务的整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公众服务的整合、政府对企业服务的整合、政府对政府服务的整合,从而达到方便人民的目的。在这里,数字网络将政府部门、政府与企业和公众有效地联系起来。公众与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形式、电子邮件或其他互联网媒体交流彼此的需要。一方面,公众通过互联网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规程、政策法规、行政规定和政府服务项目等信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或可供政府采纳的建议,并凭籍互联网来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得政府不仅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还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新服务。政府通过网络来公布信息,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种类与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各种反馈信息,处理公众提出的各类要求,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包括网上申报审批、进出口许可证、注册、年检、采购、配额、招标、纳税、招商、投诉、举报和咨询等政府服务。从公众服务的过程机制分析,电子政务实际上被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即政府网站,是一个虚拟的、统一对外的服务窗口,它承担公众请求的接受和最终服务结果的返回,后台是各个实际的服务流程运作环节,由职能部门(或各职能部门)内的相关执行机构和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服务执行。后台工作其实是关联到整个政府的治理理念、运作方式、组织架构、行政作风以及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的是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务透明度、百姓满意率和政府的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