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会怎样? 中央决策部门可能还来不及为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而举杯相庆,就要开始为通货膨胀担忧了。 9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为SARS之后最高。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尤其引人注目。食品价格上涨3.2%,禽肉类价格上涨5.1%,而新鲜蔬菜价格更是上涨了12%。10月份的数据继续这一势头。1月~10月累计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0.8%。食品类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5.1%。 通货膨胀的迹象似乎日渐明显。“除了狗屎和债券,现在什么都可以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的这句话正在学界和业界广为流传。 然而,情形未必如此明朗。9月份,剔除了粮食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增速依然落在负区间,也就是说,其他物价上升并不明显;10月,核心CPI有所上涨,但增速仍然小于1%。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的看法,一般CPI在1%以下就对应着通货紧缩。 物价整体上涨的原始动力是投资。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增幅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点。如此高的增长率,引起了许多人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的异常增长都伴随着经济过热。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至今依然坚持其“经济已经过热”的论断,认为高速的投资增长,使得通货紧缩时期产能过剩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需求上升没有导致价格的上升”,中国存在重新走入通缩的危险。 宋国青则勾勒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图景。目前的这一波经济增长过程,短期来看是受投资拉动。投资先行一步,工资却还没有追上来。但宋国青认为,这是因为宏观经济波动的时滞,不需多久,情况就会变化,“投资起来之后,建材等的价格马上就能起来了,工业的价格就涨上去了。因此就业也就增加了。然后是工资增加,消费和价格也就跟着上去”。他认为,经过几年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利率已经调到很低的水平,因此,“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走出通货紧缩的基础”,即将出现“宏观反转”。 预期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不在少数。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即已将中国2004年和2005年的通胀预期分别从1.4%和1.7%提高到2.5%和3.2%。 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中国经济离两者似乎都很近。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基调是,适度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既防止通货膨胀,又防止通货紧缩。“这一点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新上任的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着重指出。“所谓适度控制”,他送一步解释说,“是要将最后一个季度的信贷增量控制在与去年同期大体相当的水平上,并不是要使得信贷负增长。” 难以判断的经济增长 时近岁末,又到了盘点与展望的时刻。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1月~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这种良好的势头可以持续吗? 10月下旬,世界各大著名投资银行纷纷发表对中国经济的今年表现和明年前景的看法,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各大行几乎都看好今年的中国经济,但对于明年走势的预期,除了高盛亚洲和花旗集团等寥寥几家投资银行之外,其他机构几乎都预测明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将逊于今年。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学家谢国忠更预测,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逐渐见效,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出口和固定投资——的增长率在2004年将减半,其结果是2004年的CDP增长率从今年预期的8.5%下降到7.8%。 中国本土的主流观点,却颇为看好明年的经济前景。宋国青不久前断言,当前已经形成经济增长的惯性。根据《财经》进行的一个非正式调查,来自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许多研究者都认为中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国内众多券商研究部门对经济前景表示乐观,光大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甚至认为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坐九望十”。 与上述两种观点相比,央行保持着相当的中庸立场。一方面,央行认为国民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物价正在小幅回升,企业效益提高,连续六年多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央行预计2003年全年GDP增长在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另一方面,央行对明年的经济增长也只保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预测“GDP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 央行态度如此谨慎,实因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难以把握。“对宏观经济如何判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问题,”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国务院也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扩张还是过热 比之经济预测的具体数量,有识之士更为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目前这一波的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是健康的? 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也异常惊人。2002年下半年以来,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却迅速上升。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额达1.8万亿元,几乎与2002年全年新增贷款持平。央行预计,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20%左右,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万亿元左右。 在宋国青看来,贷款的高速增长是贷款和总需求互相推动的一个结果。而总需求之所以增长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盈利预期刺激了投资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