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E2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4)-03-41-09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中国国民党建军的起点,它始行的新的一套建军制度,使那时的国民革命军面目一新;它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实践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人民创建自己的军队积累了初步经验并准备了一部分干部;它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光辉结晶,又是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两党师生割不断的情结;它所锻就的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始终激励着曾在这所军校工作、学习的共产党人和爱国的国民党人,为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黄埔军校所以有这等重大意义,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探讨这一关系,不仅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对展示党的光辉战斗历程,弘扬爱国主义,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此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促成黄埔军校的辉煌 (一)促进国民党和革命事业获得新生,积极参加黄埔军校的创办 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积贫积弱,屈辱贫穷,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清王朝。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不仅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压迫下,而且陷入了军阀割据与战乱之中。 为了救国救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又组织领导国民党进行了两次革命斗争,但又都失败了。 为了救国救民,中国的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于1921年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事业有了领导的核心力量。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革命阶级和政党建立“联合战线”,进行“联合战争”,“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的革命战略(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66页。),并且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1922年“第三次革命”失败后,作了深刻反思,认识到革命所以再三失败,是没有一个政治上坚强的革命党,没有一支真正的革命军,没有广泛发动群众。他看到“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拯救他就需要新的血液”(注:《宋庆龄选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109页。);注意到“吾国之青年共产党与彼之主义完全相同”(注:《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616页。);深感确实应当如共产国际来华代表马林所建议那样,改组国民党,联合中国共产党,创办军官学校,创建国民党的革命军队。他决定首先吸收共产党人作为“新鲜血液”“救治”国民党,挽救革命事业。 1923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意向,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应孙中山的邀请,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共产党人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出现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新形势。国民党军官学校的创办有了可能。 1月24日,孙中山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以蒋中正(字介石,故又称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将办校计划付诸实行。 当时,中国军校通常以所在地而别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设在广州黄埔地区的长洲岛,被别称为黄埔军校。 国民党为扩大黄埔军校的影响和广集全国优秀青年,实行向全国招生。但它的势力范围只有广州地区,为此于1月30日国民党一大闭幕时,委托与会的各地代表代为秘密招生。当时,有25名共产党人出席“一大”,其中多数为外地代表,他们都把国民党中央的委托当成大事,返回各地后即布置当地两党党部,推荐党员、青年团员并动员进步青年报考军校。共产党人何叔衡、董必武,分别在长沙和武汉主持秘密招生。毛泽东负责上海考区的初试。由于各地党部都普遍重视深入动员,特别是考生相对集中的两湖和上海地区,选拔严格,考生素质较高。其中,中共湖南党组织选派的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榜首。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约占1/10。 与此同时,一些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军校的创办。 军校筹委会成立1个月后,蒋介石因为没能进中央领导班子而闹情绪,擅自离开广州不干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廖仲恺亲自主持筹委会工作。他把李大钊推荐到广东大学图书馆任馆长的共产党人张嵩年(又名张申府)请到家中,邀请他参加军校筹备工作,负责建立图书馆等事宜。此后,国民党中央任命张嵩年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共产党人茅延桢、金佛庄等人,或受党组织派遣或经考试,到校供职。茅延桢任学生队第二队队长,金佛庄任第三队队长,严凤仪任第四队副队长,曹石泉、郭俊任区队长,胡公冕任卫兵长,徐坚、徐成章任特别官佐。 11月,共产党人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调进鲁易等共产党人,并将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大部分共产党员留在军校工作,这使得教职员中有了一批进步的政治骨干。 (二)着力推行政治工作新制度,促使黄埔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开展 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参加国民党军事工作的方针。1924年5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党“应当使国民党特别注意军队里的宣传”(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33页。)。针对当时国民党广州政府的军队都是依附于革命的私人军队,这次会议的《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决议案》又进一步指出,党在“广东政府的领域里,应当要做国民党军队里的有规画〔划〕的宣传,便〔使〕在‘军人’手里的兵士变成真在〔正〕拥护民族解放运动的战士”(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49~250页。)。中央所强调的“军队里的宣传”,就是稍后所说的军队的政治工作。这些,确定了中共及其党员参加国民党军事工作侧重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