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4)-02-0065-07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他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事业的需要,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各类拔尖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任弼时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贡献以及在伟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得出的结论是: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具有必然性。任弼时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后,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更重要的是,任弼时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留下的精神财富,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真正英雄。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杰出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以至必不可少的作用。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伟大的时代必定产生伟大的人物,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每当革命阶级或进步势力推翻腐朽的反动势力的统治时,或抵御外敌入侵时,便会产生出能够集中群众的智慧、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的杰出政治代表人物。马克思曾转引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只要历史发展需要,伟大的杰出人物总是会出现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当然,任何杰出人物都是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离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杰出人物无法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历史与个人奋斗历史相统一的结果。 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时代,是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流的时代,是中国人民为结束落后挨打历史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是为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造条件的时代。 从1840年起,中国就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历程。外国列强用商品、鸦片、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6页。)任何诗人不敢想像,但中国人民可以想像,那就是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的任务,结束落后挨打的历史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实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的梦想。旧式农民革命战争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资产阶级也无法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历史呼唤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时代要求产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的承担者。这个呼唤中必然产生伟大的党,必然产生伟大的人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内聚集了中国社会最优秀的分子。任弼时就是这些优秀分子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是顺应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需要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就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前提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因此,很快就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更好地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领袖集团。事业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把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推上最重要的领导岗位,最后成为党的领袖之一。任弼时就是适应党的事业和党的自身发展需要,而逐步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伟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杰出领袖之一。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客观条件,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广纳贤才的人才机制,则是任弼时能够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更深层的客观条件。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需求机制,是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机制条件之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它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56页。)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提出我党的人才标准必须是德才兼备。毛泽东还曾多次提出德才兼备的内容。他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党的干部应“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7页。)。在这里明确了德和才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建党时只有50多个党员,很快就成为一个领导全国革命的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也需要组建自己的领袖集团。任弼时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正是这种需求机制的产物。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接力机制,是任弼时能够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机制条件之二。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分子。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事业。党的事业形成了接力机制,党的领导集体也形成了接力机制。这种接力机制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特定的环境。一是残酷的斗争,使许多杰出人才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何叔衡、邓恩铭,这些同志都为党的创立做出过巨大贡献,后来他们或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或战死疆场。其次,恶劣的生活环境,使一些优秀分子在病魔的折磨下过早离开了革命队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仅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而且面临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一些优秀分子如王烬美等染上各种疾病,加上医疗条件和技术等问题而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牺牲而停止,正如夏明翰所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任弼时作为党的事业的后来人,继承先辈们的事业,把他们的未竟之业推向前进,在实践中显示出超众的才华而被全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