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181;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4)-01-0067-06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短暂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于1953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9月举行的中共八大宣布: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 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曾说过:“建国之初,没有办法,搬苏联的”(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5页。)。又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69~370页。)这条“自己的建设路线”的提出,应该说,是直接起源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但是,由于时势的变故,毛择东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价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又直接影响着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据薄一波回忆说:从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发生的事情,包括贝利亚被揭露,一批重要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对农业的加强,围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方针发生的争论,对南斯拉夫态度的转变,斯大林物色的接班人很快被替换等,已使中共中央陆续觉察到斯大林和苏联经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的记忆里,毛主席是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72页。)从当年毛泽东与各省、区党委书记商定《农业十七条》(《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最初稿)、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序言中提出各行各业都要批判右倾思想,以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路来看,薄一波说毛泽东从1955年底就提出“以苏为鉴”的问题,是有根据的。但全面地考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以后的事。 苏共二十大,是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大会作的政治报告和代表们的发言,进一步揭露了苏联社会存在的矛盾和斯大林的错误,指出: 在国家权力方面,过去把一切权力都集中在中央是不对的。要维护和加强各加盟共和国的权力,把属于它们权限内的事务交给它们自己处理;与之相应的是,把中央所属的大量工业企业转交给地方机关管理,加强地方苏维埃和企业的权力。 在农业方面,要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安排,取消一切由中央来制定计划的那种官僚主义的有害的做法,把拟定具体种植计划的事情交给集体农庄自己去办,而中央只是规定由国家征收和收购产品的数量。 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关于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将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增长和技术进步停止下来的论点,未必是正确的。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搬用旧的引语、公式和原理的教条主义。 在大会闭幕后的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在他所作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中,更揭露了斯大林破坏社会主义民主,践踏社会主义法制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严重事件。 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被人们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典范。人们的所见所闻是苏联人民的美好生活,认为那里到处是人间天堂。至于30年代后期,斯大林对反对派的镇压,因为这些人都是“人民的敌人”,也早已成为定论。现在揭露出来的事实,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就打破了长期对斯大林的神化。像斯大林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会犯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完满无缺的。它使人们意识到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终结,共产党人在各自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还有待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无疑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当时对苏共二十大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作了积极的评价: 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特别是这个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它在全世界所造成的影响,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我们也要议论。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是不是这样,大家可以研究。(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第4~5页。) 3月19日和24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文稿,着重讲了四点意见。其中第四点说: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至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失误,我们要尽力加以补救。(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