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23X(2004)03-0033-05 熊召政原本以诗名世,现在他的诗虽仍为人们提起,但人们说得更多的是他的长篇历 史小说《张居正》。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与香港明窗出版社在两地同时分别推出该书的简 繁体字本以来,评论界对作品的成功给予高度的评价,而且对熊召政以诗人与小说家的 双重身份创作历史小说引起“认真关注”。曾镇南认为:“以诗人之笔写经世济民之业 ,没有深刻广博的史识是不行的。《张居正》一书,史识与诗感并驾齐驱,骨架与血肉 粘结密贴,十分配称,洵为长篇历史小说的一大收获。”(见席珠《好书》,2003年电 子版)何镇邦赞赏作者有“非凡的叙事能力”,“小说采用一种文白夹杂的叙述语言, 并嵌入相当多的奏章诗词歌赋,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文化色彩,而且使这种叙述语言更具 有诗的韵味”[1]。同为历史小说家的唐浩明对此也充分肯定:“作家天赋诗人的才情 ,加上史家的严谨,《张居正》甫经问世,便让我感到是真正的文史俱佳的大手笔。张 居正、高拱、冯保等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又是正宗的古人。历史小说写到这个份上, 真不容易。”(见《报告文学选刊》2003年第9期)也有评论家对诗人之笔处理历史题材 提出质疑,就“厚诬”否、“粉饰”否引发一场文史之争。有学者撰文指出要认清和尊 重历史文学的审美特性、不能用索引式考史的方法评判历史小说(注:文学史家马振方 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发表论文:《厚诬与粉饰不可取——说历史小说<张居正> 》。文章一出引起激烈争论,《中华读书报》(2003-12-10)发表两篇相关文章:王先霈 《要认清和尊重历史文学的审美特性——怎样评价历史小说》;王春瑜《厚诬乎?粉饰 乎?——<张居正>引发文史之争》。两文认为历史小说家有按历史发展的脉动进行艺术 虚构的必要;强调历史小说无一事无来历、无一人无出处显然不合适。针对马文所论, 后文亦引用考据方法,认为事实上熊召政并未向壁虚构,熊召政对待历史的考证采取了 十分严肃的态度。),涉及历史小说创作的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姑且不论,重在论述 作者的历史审美特质。可以说,熊召政用诗人的才情来写历史小说,以历史锁定他诗性 的浪漫,探险觅胜回归于求真的道路上来,在历史容量和想象空间中激活那只火凤凰。 一 历史文化图景中潜隐的创作用心 历史小说要求作家对过去的历史和人民的精神能体验入微。在这个意义上说,作品反 映的生活是作家“心灵化”了的历史生活,体现着真实的生命与灵魂对历史时空的注入 ,并在理性和诗性地探寻中展开历史情境。 《张居正》洋洋洒洒近一百四十万言,以《木兰歌》、《水龙吟》、《金镂曲》、《 火凤凰》四卷本,表现张居正这位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大明宰相成功却又是悲剧的 一生。熊召政写《张居正》的动因并不是“湖北情结”所至,他在接受长江文艺出版社 社长周百义访谈时透露,是由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一句“张居正本身是一个令人感 情激动的题目”受到的启示。“因为许多史籍给予张居正的评价,都没有这句话如此煽 情而又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这导致了他对张居正那段历史的追溯和考量,从而也深 切地体悟到,“这个人物身上的历史容量与想象空间都很大”[2]。这在实际上表明了 他是以诗的感受性切入这段历史、选择这个人物的,而且试图全方位立体性地复活那段 历史,展现生活的全息图。 当熊召政以张居正为中心想复活历史、创造历史的时候,他的笔下出现的是大明的历 史图景、政治图景和文化图景,这些图景氤氲出宏大深厚的历史氛围,昭示着大明的繁 华。在第一卷《木兰歌》里,他写过一条棋盘街:“棋盘街阔静无尘,百货初收百戏陈 。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在这样的诗化环境中,他想告诉人们的是这棋 盘街在元朝就是京城里第一等繁华之地。从元至明,朝代是转换了,街道的繁华依旧。 这有其一头靠着皇城宫禁、另一头连着富贵街的特殊性,各色人等进京城就会到这条街 上走一遭,落个脚。“因此,这一条四围列肆、百货云集的棋盘街,每日里驰马传牒, 肩摩毂击,喧喧哗哗,一片锦绣丰隆之象。”这无疑是明代社会新兴商业生活的缩影。 这样热闹的场景描写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如第三卷《金镂曲》第一回写白云观燕九节 就是一例。北京近郊的白云观,是全真道龙门派的祖庭,祀奉道教名人丘处机。每逢他 的生辰正月十九日,京师庶民都会携着香纸爆竹,三牲酒浆到白云观致祭,于是成了京 城人必过的燕九节。“届时白云关山门之外,广场四周,各色帐篷帷屋都搭盖起来,迤 迤逦逦几里路长。全国各地的全真道人都赶来这里,或祭祀、或斋醮,或炼丹药、或卖 符路箓,坐地论吉凶休咎,分曹谈出世之业,镇日间磬钵起伏,道曲盈耳。在这股子仙气缭绕之中,更有京城的红男绿女纷至沓来,打情骂俏嬉闹玩耍,或艳帜招摇或席地哄饮,日以继夜声势不衰。还有那数以千记的小商小贩,也莫不赶来这里。”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这燕九节又添了一项内容,即宫内的太监们在这天必定轿马塞道赶到白云观祭奠。“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哪一位没根的贵珰考证出来,说丘处机出家之初的生日这一天,为绝尘心竟然自阉。因此,太监们便把他认作本门‘阉帮’的帮主,年年祭奠如仪,一丝儿也不马虎”。如今冯保领衔的一番主祭,其场面就显得格外排场与显要。这里的宗教祭祀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同,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笔墨中,小说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把读者带入历史的生活画面中去。同时,作者关注到这种生活的历史变迁,在寥寥数语的交代中,就让人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