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4)04-0150-07 一、大陆新武侠概念的提出 金庸、梁羽生于1981年、1984年相继封笔,古龙于1985年撒手人寰,这一系列事件, 宣告了中国新武侠小说黄金时代的结束与“后金庸”时代的开始。1987年温瑞安自称武 侠“现代派”,1989年黄易辞职从事写作,在90年代再造了一个新武侠高潮,但到90年 代末这个高潮又告平息。 从金庸到“后金庸”,新武侠具有文化转型的意义。60年代前期,金庸的“人性”标 志着梁羽生“正义”模式的淡出。60年代中期,古龙的“新派”标志着民国旧武侠模式 在台湾的淡出。90年代,温瑞安、黄易对江湖的多元呈现标志着金庸二元江湖模式的淡 出。其后,温氏后现代魔道和黄氏超长篇冗沓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经过前三次的武侠变 迁,武侠风格的转型已不仅是个人创造力的问题,而是武侠文化资源在港台已呈枯竭之 象,这就预示着,武侠的再一次转型,不仅将是风流人物的大浪淘沙,更是一个大的文 化类型的变迁,包括空间的转移。 与当下时代文学的边缘化而文学性的主流化同步,武侠小说的沉寂并不代表武侠文化 的沉寂,90年代以来,我们既有了随处可见的知识普及时代的武侠日常隐喻与生活叙事 ,也有了丰富多彩的大众读图时代的武侠影像奇观和动漫电玩,还有了弥漫充溢的数字 时代的武侠网络评论和小说原创。武侠的新时代已经呼之欲出。尤其是传统纸媒在现代 电媒的成功面前,必定会作出积极的回应。1999年上海《大侠与名探》文丛创办,2001 年武汉《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2002年郑州《热风·武侠故事》、武汉《中华传奇· 大武侠》创刊,2004年武汉《新武侠》创刊,形成了武侠文学的再一次复兴。 武侠在大陆的复兴,呈现了与港台武侠不同的文化景观。大陆武侠目前还没有出现够 资格一统江湖的“武林盟主”,而处于“乱世英雄”的纷纭格局,可以说是为每个人都 提供了不受任何压抑的良好创作环境。这使作家们拥有了一个自由创造并且拥有广泛理 解的文化环境。因此,他们可以更加潜心于武侠各文类要素的提升,较为重视从故事、 结构一直到语言文字的全方位的小说要素的营造,并注意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与武 侠理念,形成了一种在整体上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新的武侠风格。 创作的繁荣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2002年初,韩云波在确定武汉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 开题时,选择了“武侠小说动力系统”为研究课题,到2003年博士后研究报告完成,就 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武侠创作的格局转移”[1](p80),并指出了“心灵化的武侠”、“ 智慧化的武侠”、“女子武侠”等创新点。到2004年,韩云波和《今古传奇武侠版》半 月刊共同提出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2]。《今古传 奇武侠版》从2004年第7期开始将封面右上角的“中国大陆首家武侠期刊”更换为“21 世纪大陆新武侠杂志”,从第9期开始更将这一标志语搬到了书脊上方。2004年6月1日 ,《新武侠》月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以“全力打造中国最新、最大 气、最纯正的原创武侠经典”为宗旨,也是对“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回应。 经过几年的发展,21世纪大陆新武侠不仅形成了明确的概念,也正在形成其理论内涵 ,而已经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之作,更是显示出了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不同风格特色 与巨大发展潜力。 二、江湖图景:后现代的现代追求 从武侠小说的文体诉求看,它追求的是“生活逻辑与事理逻辑的艺术融合”[3],情节 的场景就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作为一种隐喻表现的“江湖”。江湖的文化 意义,兼具人格心理、历史进程的多重象征,而以伦理价值统领其上,这就在传统中直 接造成了“善—恶”及其相互转换的二元结构。从20年代的不肖生到80年代的梁羽生, 二元的思维逻辑都是一以贯之的,金庸、古龙也概莫例外,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在于侠 是现代社会中的古典追求。而到了世纪末,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了,始作俑者是90年代温 瑞安对四大名捕的重新塑造。在温氏早期作品《四大名捕会京师》里,四大名捕是一往 无前的常胜将军;到了《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及《四大名捕斗将军》等作品,他们艰 难苦斗却只是维持既有之局。善恶互转的古典江湖,于此变成了混沌一片的现代江湖。 价值事件始终以一种世界结构为基础,江湖就是武侠事件所依托的世界图景,大陆新 武侠在现代江湖中跃动着他们鲜活而刚毅的生命。传统已经揭示,真正的侠,将不属于 任何帮派,他们是浪迹天涯的“游侠”;他们自身的行为,也许“不轨于正义”,但他 们却是善恶的评判者,有力挽狂澜的神奇力量。张丹枫、令狐冲、楚留香,莫不如此。 而在现代江湖中,正如刚刚上演的香港电影《江湖》所揭示的,即使身为纵横江湖的龙 头大哥,最终不免死在小混混的乱刀之下。英雄当然也有超凡的力量,可是他们不再受 到命运的特别眷顾,他们只是被江湖规则颠来簸去的有本领的普通人。小椴《乱世英雄 传》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当骆寒一踏进江湖,他就被交织在江湖的复杂网络中, 而控制着江湖的运作规则,却并不是善恶的伦理原则,而是江湖生存的衡平原则。江湖 已经成为一个超稳定的平面结构,在这里崇高和深刻都被生存中的衡平原则消解了,袁 老大、文翰林、易杯酒、江船九姓、宗室双歧,如此众多的江湖势力,形成的不是二元 的对峙,形成的是多元格局。一个江湖回合结束了,残山剩水,却不是新桃旧符。江湖 于此,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难忍难抛的魅力,所以小椴最后用了冬天的意象来隐喻 江湖:“江北,冬已深,雪落如霰,霏霏不止”,“这难抛又难忘的秣陵的冬呀!”[4] 雪落中原,一切又重归于混沌,多元文化格局的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