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文本实质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科书文学史,一种是学术文学史。不能用前 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前者的尺度作为后者的尺度。教科书文学史注重基础性和知识性 ,强调评价的稳妥性和普适性;学术文学史注重创新性和思想性,强调评价的个人化和 独异性。二者成熟的共同特征是评价思想的系统化。当一种思想被体系化之后,必然就 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思想(一般是未被体系化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限制,于是这 又为后来的批评也就是再评价提供了对象和契机。因此,在思想仍然被体系化的时代, 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对文学史特别是教科书文学史,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进行根本的反思 。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按照教学计 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范围,按照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适应 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而编辑的系统学习的教材。”(注: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11、312页。)教科书是一种基本的知识系统,作为这样 一种系统必然要讲究其知识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是极其必要的,即 使是强调思想的规范性和结论的单一化也是十分自然的。教科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教育 思想体系的同一性,而教科书体系的同一性来自于统一的教学大纲,这种同一性是在所 谓规范性的原则下进行的。古代教科书的内容往往是宗教经文和圣人著述,这些都不是 正式的教科书。但是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教科书,才使这些经典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虽说没有纯正意义上的教科书,但是儒家经典所承担的思想教化功能远远超 出了一般教科书的范围。儒教不是宗教,没有严格的教规、教仪,因此没有纯正宗教传 播过程中的限定性。所以与纯正宗教相比,儒家观念系统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具备 宗教的神圣性而不具备宗教的神秘性,是世俗化的准宗教。神圣性使其获得了纯正宗教 的权威性,世俗化又使其获得了纯正宗教所没有的广泛性。所以,儒家道德观念不仅高 悬于殿堂之上,亦散布于穷乡僻壤之间,它渗透于中国人世代承传的生活细节和精神深 处中。它不仅是人们的知识价值标准,也是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更是道德说教的教育 体系。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的国家之一,“以德为尚”的思想 传统和“述而不作”的学术传统,在当代社会的“政治挂帅”的体制思想中得到了进一 步的强化,而强化的结果就是对教育思想和教科书体系的格外重视。 教科书的思想体系构成是教科书的核心问题,以何种教育思想或哲学思想编写教科书 将决定教科书的价值体系的差异。从学理上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也完全可以有不 同的思想体系。不同思想体系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学审美尺度,如反帝反 封建的新民主主义体系必然突出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的价值;启蒙主义中心体系必然突 出文化批判和自由主义文学价值;民间文化主义体系必然突出大众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价 值。 长期以来,由于把学校作为教育阵地,教育功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明显被单一化,阵 地意识和“育人”意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政治意识过强,从而导致教科书从来 就不是一种普通的写作文本,而是作为思想教育和培养无产阶级的接班人的尺度而存在 的。在统一的思想支配下,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编的教材,甚至统一备课的模式 。最后,培养出来的就是统一规格的人。统一也是同一,思想的同一是统编文学史教科 书的一种政治前提。因此说,教科书文学史也是一种政治文本,而教材的“统编”与“ 协作”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是要完成一种思想的共识。 例如,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性质判断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版的几部并不成熟的文 学史著作中,既没有明确的阐释,更没有统一的界定。当时的文学史写作者“较多地表 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因而已出的学术著作往往各有特色,表现了比较鲜明的学术个性” (注: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118页 。)。相反,在其后半个世纪里所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上百种,但是却呈现出多而 单一的局面。不仅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性质界定上,表现出坚决的一致,而且在对 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评价乃至评价语言的使用上也如出一辙。这种一致,不能简单地看作 是技术上的照搬照抄,而仍然是思想上的重复和同一。 以20世纪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刘绶松 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为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作出了极其一致的判断:“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学”成为其共有的关键词。其实,这种性质判断在195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新文 学史教学大纲》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规定。这部简略的大纲构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 代文学史的基本性质判断。而在这份大纲出现之前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郭沫若所做 的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中,已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作 出了经典性的判断:“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关 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的这种判断之所以如出一辙,就在于写作者们所受毛泽东著名的 《新民主主义论》的共同影响。这种性质判断直到今天仍被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