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42(2004)01-0060-09 中国历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农耕文明的影响渗透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每个角落。即使到了现代的中国社会,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显著特色。由这种文化的滋养与哺育,在中国发展得最发达的文学就是田园诗歌、山水散文、乡土小说。 虽然中国的文学最初是从农耕文化中创生出来的。但是自从城市出现以后,城市文化就以其固有的先进性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从而使城市中文学的发展大大地超过农村中文学的发展。城市自然地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当然也是文学发展的中心。然而我们又应看到,古代的城市文学虽说也是写的都市生活,但是,其中往往包含大量对农村的描写,它们依然脱不了农耕文化的浓烈色彩。因为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城镇,只能是农村汪洋中的附属品,是不可能具备城市的独立品格的。这就是说,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商业化,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学一样,都是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品格的。因此,中国古代的市井文学至少算不得纯然的城市文学。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突出强调文学从知识精英走向大众化,强调通俗化和民族化。因而与农民相联系的文学创作,更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长足的发展。对比之中中国的城市文学创作却较为落后。这种状况使得现当代的许多作家写农村,写农民都活灵活现,得心应手;一旦写城市,写市民就总会捉襟见肘,应付不来。许多现代知识分子对城市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隔膜感。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现代城市文学不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文学(也包括文艺,下同)的迅速崛起,是与中国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大发展分不开的。城市大发展是城市文学迅速崛起的客观依托。80年代以后,中国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大、中城市的规模不断发展,城市的功能日益齐全,城市的幅射范围越来越广,小城镇不断建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批的农业人口转为城市市民。我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增容迅速的大发展时期。城市生活不仅日益被人们了解、熟习,而且城市生活也在迅速现代化。城市文化已经开始深入地影响与改造社会文化的性质。城市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被人们接受,市民生活的各种内容,迅速成为文学描写的题材,从而促进了城市文学的蓬勃发展。 80年代以来城市文学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除了客观的社会原因外,与创作主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流变来看,文学创作的变化,首先是作家创作观念,创作思想的改变,然后才会有创作题材、创作方法技巧等等的改变。80年代以后,党的文艺政策变得较为宽松,鼓励创作题材的多样化,文学创作指向多极化。追新求异,力破传统成为作家的重要认识与指导思想。城市生活的丰富多采,城市文化的包容开放,都使作家们感到能够自由挥洒,游刃有余。城市中的大千世界使他们感到更容易发现新的生活现象,更便于新技巧的运用和表达,更容易寻找到追新逐奇的读者。这一切都使作家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于是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城市新题材、新技巧、新表现的文学作品大行于世,并受到读者的追捧,再加上市场的炒作,使现代城市文学迅速崛起并走向繁荣。 随着城市文学的迅猛发展,它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城市文学的学者和论文。如叶凯的《论当代都市文学的历史演变》、张道同的《都市风景与田园乡愁》,郭正元的《商潮与文学三题》、季桂起的《一个东方商人的历史足迹——读毕四海的长篇小说<风流少年>》、良珍的《中国现代传统风格的都市小说》、李泓的《构筑城市日常生活的审美形式》,杨经建的《“城市小说”:中国小说创作的新视角》、孙玉石的《论郭沫若的城市意识与城市诗》、黄浩的《都市文学:南京路背后狭弄中几只灰色的精灵》、郑承军的《王朔刘恒作品与都市青年心态》、周介人的《谈谈“新市民小说”》等等。学者们对城市文学从宏观到微观,从小说到诗歌及各种文学体裁都广泛地进行了研究。20世纪的最后20年,不仅现代城市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城市文学的研究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研究,随着城市文学的继续发展,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那么城市文学的大力创作与研究,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首先,城市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表征之一。因为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般城市人口都占到了总人口的70%以上,如英国的城市人口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德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以上,美国70%以上是城市人口。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居民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它的社会生活就是城市化的生活。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们生活的城市化当然客观地要求文学积极地反映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城市题材的作品才会在数量上占到较大或绝大的比重。因此,城市题材作品的多少,并不是人为可以左右的,而是由于城市发展的客观社会生活,规约着作家们对题材材的撷取和创作主流的走向。正因为这样,所以城市题材文学的发展水平,可以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状况的重要参照。 第二,城市文学将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潮流,而且它的发展将逐渐改变中国文学题材的比重,以致改变中国文学以农耕文化,乡村文明为基本依托和显著特征的性质。我们知道,20世纪的中国文学农村题材各类文学创作的数量,大大高于城市题材的创作数量。即使到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农村题材的各类文学创作也同样高于城市题材的文学创作。但是,21世纪中,随着中国城市的继续发展与增加,随着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改变,城市题材的文学将无疑超过农村题材的文学。这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必然产生质变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