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共同租界的一个小小角落,结束了他五十五年的生命。终其一生,他和日本以及日本人可以说有颇深的缘分。当中的几位,留下了记录对鲁迅的印象与交情的文章。其中,须藤五百三以一位医生的身分,和鲁迅的接触不是文学上的,而是肉体的一面,对鲁迅而言可说是一位特别的存在。他在鲁迅晚年的时候于上海担任鲁迅的主治医生,直到他临终为止。在鲁迅逝世之后并写下了哀悼的文章。 须藤五百三著名的追悼文就是在上海发行的杂志《作家》追悼号(第二卷 第二号1936.11.15)所刊载的《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一文,文章的最后并附录了“鲁迅先生病状经过”。这篇文章也收录在鲁迅逝世一周年时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纪念委员会编印1937.10.19)。《作家》的追悼号里,卷头的“特别寄稿”,分别刊载了六位日本人士内山完造、鹿地亘、须藤五百三、奥田杏花、池田幸子、河野明子的追悼文。在编辑后记“编辑室”里也介绍了这六位日本人士和鲁迅生前的交往情形,并以“本特集的特色之一,就是收录了几位日本友人的文章”、“我等对于特地投稿来函的日本友人感到衷心的感谢”,等文字表露了谢意。 须藤五百三先生的文章,在刊载于杂志《作家》时是这样被介绍的。“须藤五百三先生,是长期担任鲁迅先生主治医师的医生。他在这本杂志发表的文章记载了鲁迅先生的病状及治疗经过的报告。这是一份极具价值的记述。”须藤五百三的文章,在发表当时已经被翻译为中文。因此,当初他所写下的日语原稿是怎样的原貌,现在那份原稿到底被保存在什么地方,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纪念集》中“日本各杂志新闻所记载的追悼文细目”,提到十月二十三日(1936)《上海日报》曾刊载了一篇须藤五百三名为《医者所见之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标题来看,应该就是《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的日文原稿。 很幸运的,昭和十一年十月的《上海日报》,在日本留有保存本,也的确曾刊载了须藤五百三的这篇文章。根据调查,这篇文章和“日本各杂志新闻所记载的追悼文细目”所提到的有几个不同点。首先是标题的假名部分并非片假名而是平假名(“医者より观たる鲁迅先生”),另外发表日并非二十三日,而是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十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分“上、中、下”三回,发表在《上海日报》的夕刊(晚报版)。 本文的主旨,除了介绍这篇《医者所见之鲁迅先生》的全文之外,并将与此关连的几处重点加以叙述。下面引用的全文,是将当初《上海日报》的上、中、下三回原封不动的全录。如有明显的误排、漏字之处则在()中表示。段落和逗点都依照原文,此外,原文没有加注句点。 一、《上海日报》所载 须藤五百三《医者所见之鲁迅先生》全文 医者所见之鲁迅先生(上) 主治医 须藤五百三 (昭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夕刊) 我和鲁迅先生相熟是从五年前开始,特别是从今年三月二日,先生罹患气喘之后,我担任主治医生的缘故,每隔两三天便需诊断他的病情,和他说说话,或听听他说话,因此这次对先生的逝世,感到悲伤之际同时胸中也浮现许多的回忆。 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从七八岁起,就把牙齿搞坏了,因为蛀牙的缘故夜里疼得睡不着,让父母亲很困扰,甚至被父母亲斥责连这点疼痛都无法忍耐,简直是无用,但是当时其居家附近不用说并没有牙医,即使出了绍兴,也只有能拔牙程度的庸医而已,所以不管是民间疗法或是求神问卜,也都是要忍受着齿痛,后来,牙齿开始从牙根处腐坏,蛀牙也越来越恶化,几乎是束手无策,为了拔掉坏牙,开始求助牙医,一点一点的拔除蛀牙,但到了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大半的牙齿还是都缺损了,二十七岁就装了假牙,从此这齿牙的疾病与缺损,导致其宿疾并慢慢恶化成胃扩张、肠弛缓症、以及对其他消化器官的影响,先生到死为止,食量都只有我的一半,还常常说自己生来就不知道饥饿和美味为何物,如今回想起来他的牙病,可能不只是蛀牙,还可能患有慢性牙根膜炎症,而且因其消化器官机能的衰退造成营养不良,其结果就是筋肉薄弱,当他自己察觉到时,体重已不到四十公斤。 由于先生天生体质特异的缘故,不管是原稿的起草或是读书研究,常常都是在夜间进行,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加上体质筋骨虚弱,神经过度疲劳,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结核性体质,加上十六岁经历与父亲的死别以来,遭遇种种辛苦悲惨的事情,在连房子都卖给别人之后,当时的鲁迅先生虽然还是个小孩子,就得承受种种的痛苦,最折腾人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还是不放过自己的牙痛,因为牙痛的关系整夜无法安眠,但是鲁迅先生却说在这种时候思考一些跟自身行事有关的事情的话,能够稍稍减缓牙痛。 二十五岁的时候,先生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但是随即因为日清战争的结果,中国的形势不利又冲击了他,先生深思熟虑之际,牙龈肿痛三天三夜不能进食,甚至痛得无法跟人交谈,这样考虑的结果,他发现与其成为一名医者,不如藉由文学的力量呼吁国民,并认为这样才是对中国觉醒最好的方法,因而负笈归国,筹办起《新生》杂志。 先生的牙齿,从儿童期就因为龋齿之故而锐减,但是没想到进入青年期之后,这齿痛反而让他有机会深思熟虑,其结果就是转换人生目标,成为其人生转换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