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自然界任何单一的植物群落都是不存在的。原始森林里攀缠着藤 蔓,草坪上绽放着野花,麦田里也杂生着稗草。人类的社会生活同样丰富多样。反映社 会生活、人类情感的精神产品也五彩缤纷,即使在特别强调舆论一律的战争年代,对作 品仔细进行个案研究也会发现,艺术品种的发展形态并不是单一的。在解放区,人们同 样看到了作为文学主潮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与另类作品的共生景象(注:解放区的另类作 品,泛指在主题、题材、描写对象等方面与工农兵文学作品格调不同的作品。为了行文 方便,本文把抗日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统称为解放 区文学。)。只是,主导品种的过分强大,使另类品种的生存空间变得异常狭窄,群体 的大合唱压倒了微弱的个体低吟,致使人们在对解放区文学的考察中,往往对此类作品 略而不计。解放区的另类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思想上带有异端色彩的作品;二、描写 城市生活的作品;三、某些题材独特的作品。 一 思想上带有异端色彩的作品,多来自从国民党统治区进入解放区的左翼作家之手。这 些作品,由于和解放区倡导的主流文学风尚不尽一致,受到过批评或批判,因而在解放 初期出版的各类解放区作品选本中被有意忽略,大都未能列入出版计划,研究者从此也 很少再提到它们。在解放区文学研究中,这些作品中的极少数,也只是在大约20年前才 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注:严家炎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旧案——重评丁玲小说<在医院 中>》(1981年《钟山》第1期)发表后,才断续出现了研究这类作品的论文。),整体上 的清理、研究却至今尚未进行。 许多左翼作家进入解放区后,创作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来解放区之前,他们大都 接受过欧洲或苏联文学的滋养,受到过“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视野开阔,创 作上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到解放区后,他们都热情地讴歌新生活的光辉,把解放区视 为自己的“家”和创作的乐园。创作伊始,他们笔下的新人物既显得纯朴可爱,也留有 对新生活缺乏深切感受而带来的局限;浮泛的颂扬使作品缺乏对生活应有的穿透力。随 着阅历日深,当他们在切身实践中感受到了建立新社会的艰巨性,亲眼目睹了新社会成 长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经验不足的失误,乃至由于旧的思想意识的侵袭所出现的 弊端,等等。这些嫉恶如仇,对旧社会进行过无情剖析的左翼作家,他们的创作风格为 之一变,由以颂扬为主转变为对新生活的理性审视,创作中的社会批判意识明显增强, 写出了一批有别于初来解放区时的作品。丁玲等人的小说,丁玲、萧军、艾青、王实味 、罗烽多人的散文、杂文,他们对现实生活没有夸张性的美化、神化,而是承认困难, 揭发痼疾。艾青的杂文擎火携雷,与丑恶现象誓不两立,流贯着一种忧时救世的英雄气 息(《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王实味以散文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虽不无偏颇却无拘无 束地倾诉着自己的生命感受和体验,企盼提纯生活的亮度。他的作品是战争年代诞生的 重要历史文本(《野百合花》)。丁玲的那些一发表就存在争议的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 发出了妇女解放的强烈召唤,而且可以看作是有关20世纪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性思索, 展示了这位文学家敏锐而澄明的思想,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过人的才情,构成了丁玲全部 作品的一个耀眼的光点(《三八节有感》、《在医院中》等)。上述作品,为解放区创作 提供了一种新的风格类型。 这些作品出自拥护解放区新政权的左翼作家井非偶然。来解放区之后,左翼作家在政 治上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主流意识形态精神相通 ,心心相印。即使在个别具体问题上略有歧见,也完全是为了使新政权更加巩固和强大 ,而非存有二心。在这种强烈自信的驱使下,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发言,或作文,出 语无忌,坦率直言,甚至语调尖刻、偏激,锋芒毕露。 这些作品,既表现了左翼作家创作的现实主义生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了他们 对于当时复杂政治形势还缺乏必要的省察: 他们虽然亲身感受到,战争如影随形,随时可能降临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摧毁存在 的一切稳定性、确定性,因而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求高度的统一性,文学创作应 该受这种战时风尚的制约和影响;可是,在创作实践中,他们仍有一种原欲的冲动,坚 守对现实的独立判断力和批判性认同,向生活深处作了直言不讳的开掘。 他们也许未曾认真思虑,刚刚建立的新政权还不够强大,承受能力有限,苛刻的要求 、指责,可能对现实指导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战争思维推进了文学的政治化趋势, 导致指导者在政治上对作品存在的问题看得过重,从而作出严厉的决断。 他们未曾料到,新政权的敌对势力也可能利用他们言论中的片言只语(注:《<文艺报> 编者按语》(1958年1月26日《文艺报》)说:“王实味、丁玲、萧军的文章,当时曾被 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反共的宜传材料,在白区大量印发。”),别有用心地加以夸大, 蛊惑人心,作为颠覆新政权的口实。 良好的创作愿望,带来的是始料不及的后果。最终导致了这类创作在1942年下半年后 基本上被制止。 二 解放区初创期,由于地处农村,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极少。较有影响的篇什,还只限 于从上海等大城市进入解放区的作家所写一些回忆性作品,如周立波反映革命者狱中生 活的小说(注:周立波创作有五篇连续性的短篇小说:《第一夜》、《麻雀》、《阿全 的病》、《夏天的晚上》和《纪念》。)。40年代中期,随着一些中、小城市的解放, 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开始涌现。 张家口解放后,艾青激情澎湃: 我们向解放了的城市欢呼 向那些闪光的港口欢呼 向张家口、安东、哈尔滨欢呼 向威海卫、烟台、大连欢呼 在我们美丽的版图上 一个城市接连着一个城市 像一个花环接连着一个花环 个个花环光焰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