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映历史、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体现作家认知能力、审美表现 能力和语言、结构能力方面,长篇小说都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是衡 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作家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鲁迅先生称长篇小说为“时代的宫阙”,他在有生之年曾经有过创作长篇小说《杨贵妃 》的计划,并为此去过洛阳、西安等地,但由于身体状况及对长篇创作的慎重,终于未 能成稿。新时期以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复苏,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的丰收与火爆,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的持续发展。本世纪的头几年长篇小说创 作仍在平实中稳步前进。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千余部的长篇小说发表,在小说家族 中长篇小说仍然是社会和读者的关注重点,也是专门家评论和研究的重点。 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热切关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就其本性来说,文学“不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 时代思想的表达者”。在此意义上,任何题材的创作,都首先生长于现实的土壤,并以 其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参与着当下生活和人的心灵构建。古今中外的优秀作 家,都把自己的忧国之思、人民之爱,投注到对人民生活的现实关怀之中,并留下了许 多伟大的艺术创造。今天的长篇小说作家们也表现了高度的现实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一直在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同步表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进程生活的作品中,周梅森的创作是一个重要的 文学现象,继早期的《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之后,又连续出版了《中国制造》、 《至高利益》等。作品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一个中等城市为背景,以当地主要领导干部的 更迭为焦点,展开上至省级领导,下至乡镇、村社广阔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围绕 执政为公还是为私,廉洁还是腐败,展开尖锐激烈的艺术冲突,有的则由党内问题、思 想作风斗争演化为揭露还是掩盖腐败犯罪分子的激烈矛盾。小说关注社会热点和群众最 关心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在艺术表现上,善于设计矛盾、渲染氛围 、情节跌宕起伏,注重塑造代表群众利益的党的各级干部形象和其它领域的改革者形象 ,可读性强。但是周梅森的小说与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大雪无痕》,吕雷的《大 江沉重》,陈国凯的《大风起兮》等直面改革现实的作品一样,常常存在着生活开拓有 待深入,人物类型化,情节模式化,文学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在贴近地表现农村改革生活和农民的情感历程的作品中,相比于《天高地厚》(关仁山 )、《农民三步曲》(赵德发)这几部时间跨度长、展现生活面广、规模比较大的作品, 笔者更看重孙惠芬的《歇马山庄》。它在一个村子的场景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展 示了现实乡村新的人际关系,新的人格榜样,青年一代新的土地观念。特别是作者善于 化乡村社会的思想性格、家族矛盾冲突为人物情感和心灵的冲突,叙述从容优雅,文笔 优美抒情,人物命运起伏,情节悬念丛生,具有一种乡土牧歌般的特殊韵味。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不平衡是它 的显著特点。所以我以为《疼痛》(熊正良)、《故园》(李明性)、《大漠祭》(雪漠)等 表现农村历史和现状的作品,同样具有现实性与真实性俱在的文学品格。如果说文学的 作用在指引未来照亮现实之间的话,那么这些作品则有烛照现实,唤起良知的作用。然 而这些作品的生命力决不只是对边远地区、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原生态展示,而是他 们在感同身受的人文关怀中,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穿透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 至今在河西走廊任教的青年作家雪漠的《大漠祭》,通过祖国西部一户农民不到一年的 日常生活,表现了中国农民生之艰辛、病之痛苦、死之无奈和爱之甜蜜,写出了他们顽 强的生命意志和执着坦然的生活哲学。正如冯牧文学奖在给雪漠的授奖辞中所说的:“ 在文学将相当多的篇幅交给缠绵、温情、伤感、庸常与颓废等情趣时,雪漠那充满生命 气息的文字对于我们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它得力于作者对西部生活、西 部情感的独特感悟,也得力于作者“对于中国农民精神品性的深刻挖掘”。 面向历史的发现和寻找 我国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古圣先贤。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里 面包涵着许多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思想资源、资政资源、文化资源和 智慧精神资源。所以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一直是中国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的 重要题材来源之一。新时期以来,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长盛不衰,呈持续繁荣之势,并 在姚雪垠之后,出现了凌力、二月河、唐浩明这样的历史小说家。 如果说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存在着由个人历史修养、当代世俗文化影响的“戏 说”成分的话,那么唐浩明《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则是赓续了中国文学中 “史传”传统的严肃厚重工作。他关注历史巨大转折期,既忠于旧王朝,又敏锐地感受 到这个王朝的腐朽,虽穷心竭力,而又无力回天的中兴股肱之臣、封建士大夫的业绩与 命运、奋斗与挣扎,突现了传统士阶层的内心痛苦和强大的传统文化人格。三部作品中 ,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史的价值高于文学价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