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时评中兴之三缘由 我国的新闻时评,源于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时事短评这种新的评论体裁,始创者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引起注意并为国内纷纷仿效的是上海时报。”时评在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也被广泛使用。建国后由于各种原因,时评趋于沉寂。但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上频频露面,呈现出中兴之势。 人民日报平日里开设有“人民评论”、“今日谈”,在“两会”时期的特刊中有“两会时评”、“热评”;中国青年报有“冰点时评”、“青年话题”;南方日报开设了“观点”专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新锐报纸更是每天用2个专版的篇幅来刊载时评;不一而足。 当今新闻时评中兴的缘由主要有三:(1)新闻竞争 随着媒体之间新闻同源化现象越趋普遍,新闻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面对受众,新闻媒体不禁要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有人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以报纸为例,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新兴媒体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成功,吸引读者“眼球”,时评版的功劳不小。(2)政治民主 近年来党和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执政理念的确立,等等,都为新闻时评的中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环境。(3)受众的觉醒 现代社会通讯工具的发达,人员流动的加剧,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受众的觉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晓权,即大众需要传媒提供充分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去伪存真,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自己处于竞争的主动地位;二是渴望拥有话语的平等权,在大众传媒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构建起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传播生态。 报刊时评写作的规范之路 当前新闻时评中兴之时,新闻时评也存在着作者来源广泛、观点纷呈,甚至出现了观点“沙漠化”现象(即各种观点的“泥沙俱下”,)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为此,有必要对时评写作的要求进行一番廓清,以达到去莠存良、使之规范的目的。时评的写作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 缘事而发、讲究可信 新闻时评要发挥引导监督舆论的作用,就必须使写作缘事而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以“据说”、甚至作者的主观臆断做时评的由头。客观事实真实与否决定了新闻时评的生命。 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客观事实也是复杂的,这就要求时评作者在选题时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分清主流与支流;把社会普遍关注、意义重大的事情做时评写作的由头,而不是些风花雪夜、无关痛痒的话题。 新闻由头的选择是新闻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当前新闻时评最大的魅力在于,说当今社会的热点,抓民众关心的焦点,破群众生活的难点,解民忧释民惑。突发性重大事件、“三农”问题、教育收费、金融财税、下岗职工再就业、环境保护、反腐倡廉等都可做当前时评写作的话题。 试以南方日报2004年3月17日在“观点”专版上刊载的经济时评《基金缘何热销》(作者:林文俏,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为例加以分析。 文章以2004年一季度证券市场的亮点为由头,分别从去年基金投资业绩骄人;通胀预期使广大居民摒弃传统的银行存款理财方式;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改革的若干意见》增强了广大居民对证券市场和基金理财的信心;基金公司理财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出各种基金品种满足投资者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文末用数字说话——“到2003年底,我国已有基金管理公司34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达到1650.09亿元。” 这则时评以受众关心的基金热销为主题,分析其热销的内在原因。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分析原因用事实说话,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自然会受到受众的欢迎。 迅速及时、讲究时效 时评必须迅速及时,具有时效性的时评才能赢得受众。其时效性不仅体现在刊发的时间上,也体现在选材上。好的时评如果压上十天半月,或选材上老是用陈年往事,当然不能赢得受众。 针对今天的新闻事实,报纸的时评应做到最迟在次日就要“出炉”;广播电视的时评应在当天就“出炉”;网络的时评应更快,做到“即时”传播,争取时效和主动。 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现在报纸的时评一般在新闻发生的第二天见报。 今年“两会”期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开幕。3月4日人民日报就在其《两会特刊》的“两会时评”专栏中发表题为《为国辛苦为民忙》时评。3月5日发表了《委员的责任》,该文以3月4日政协委员梁晓声答外国记者问为由头生发开来。 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开设了《两会特刊》,迅速及时地刊载一些“时评”和“热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