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注:本组笔谈由《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委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丁小浩教授策划,谨向丁小浩教授以及应邀撰文的专家学者致谢!各笔谈内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在工作单位的意见。) 在毕业后的趋向方面,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及其战略性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分析毕业生的就学就业趋向,改进和发展研究生教育,改进和完善国家的办学就业政策,以期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就业机制、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研究生使用的良性循环。 在劳动力市场上,本科毕业生感觉到自己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经常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1982~1991年这10年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1992年后,随着毕业的高学历人才的增多,硕士毕业生逐渐显示出就业优势,特别是获得MBA等应用性学位的毕业生培养出来以后,企业开始对这样的人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0年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尤其是从国外大学获得学位归来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调查,人才市场上40.9%的单位最希望录用硕士和博士。这种情况下,本科毕业生感到有些失落。二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高科技的重视,加速了社会对高学历毕业生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变化是正常的,但某些用人单位不看使用目的,盲目追求高学位人才,这种偏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科生的就业困难。三是本科生的某些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求学选择。四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户籍有限,高学历更有利于留在大城市。本科毕业生的大城市就业情结,使其就学趋向越来越浓,影响了及时就业。 由于就业相对困难,近些年,就学趋向成了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流趋向。从2003年和2004年一些重点大学个案比较分析,2003年具有就学趋向的本科毕业生占其总量的64.20%,具有就学趋向的毕业研究生占其总量的27.73%;2004年具有就学趋向的本科毕业生占其总量的63.90%,具有就学趋向的毕业研究生占其总量的19.76%。就学科类别看稍有差别。以2004年春季即将毕业的本科生的状况为例,具有就学趋向的理科本科毕业生平均占其总量的78.92%,部分学科达到90%以上;具有就学趋向的文科、社会科学的本科毕业生平均占其总量的49.83%,部分学科达到66.67%;工科、农科等学科的本科毕业生的就学趋向比例相对低一些,但也在逐年提高。这些情况反映出就学趋向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主流趋向。 在1999年11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之后,高等院校开始贯彻“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在研究生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始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00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大幅度上升,达到40多万人。当年招收研究生12.85万人,招生数比1999年增长39.37%。在校研究生规模净增6.77万人,达到30.12万人。经过四年,到2003年,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65.1万人,比1999年增长2.78倍。五年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增长近30%。 以学术性人才为目标进行培养的本科生,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学术性发展阶梯中,处于一个基础性的过渡阶段,继续深造是必然趋势;以非学术性人才为目标进行培养的本科生,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中虽然实际操作训练较多,但由于就业对高学历需求的增长,也使本科毕业生继续求学的动机增强。就学成了必然需求。所以,扩大就学途径和规模应是国家对本科毕业生的重要政策。近些年,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高速增长,就顺应了这种趋势。 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就业趋向历来是毕业研究生的主流趋向。仅从2003年和2004年一些重点大学个案比较分析,2003年具有就业趋向的毕业研究生占其总量的55.32%,而具有就业趋向的本科毕业生占其总量的22.57%,不就学、不就业的本科生占13.19%,研究生占16.78%;2004年具有就业趋向的毕业研究生占其总量的58.14%,而本科毕业生占其总量的25.23%,不就学、不就业的本科生占10.86%,研究生占21.72%。就学科类别看也稍有差别。以2004年春季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状况为例,具有就业趋向的理科毕业研究生平均占其总量的44.63%,部分学科达到68%以上;具有就业趋向的的文科、社会科学的毕业研究生平均占其总量的63.44%,部分学科达到77%以上;工科、农科等学科的毕业研究生的就业趋向比例相对更高一些。这些情况反映出,就业趋向是毕业研究生的主流趋向。 在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研究生也经常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其原因有四。一是某些毕业研究生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以至于脱离实际,与用人单位的期望相差较远,增加了研究生的就业难度。如某些研究生要求平均月工资税后6000元、8000元等,用人单位感到为难。二是某些研究生对工作地域要求苛刻,许多研究生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如果不行就再等机会,宁可不要正常就业派遣、不要户口,也选择在北京等大城市“打工”。三是专业较偏,适用面窄,缺乏用人单位。如某些学科的学说史专业、理论性强操作性弱的专业、需求定位不准的专业等。这些领域的研究生不得不降低要求或改行,牺牲专业以求就业。四是一些应用型的热门专业办得过多、过滥,数量虽然较多,但质量问题严重,不合乎需要。一时供过于求,造成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