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04)03-0108-05 自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向OECD组织提交了著名的《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论文,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被世人承认[1],之后高等教育入学率就成为了衡量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尺。但从发生学角度看,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只是入学率提高的问题,它更是一个制度演变过程,它只有在经历了“世俗化”、“实用化”阶段后才可能出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大众化”,而且它的发展趋向是“个性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也不可能绕过这四个发展时期。 一、世俗化——高等教育控制权的转移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国家力量介入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国家力量介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不可能的。国家力量介入改变了传统大学的自发自治的性质,从而建立了向大众开放的基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建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确立新的受教育资格;扶持实用的自然科学科目。这些举措使大学逐渐脱离了教会怀抱而变成了为国家服务的工具,从而使高等教育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有了这个向世俗化的入口,高等教育才可能在日后实现大众化。 (一)建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18、19世纪之前,大学一般为教会控制,教会(及其教友)为大学提供经济支持,并规定大学的入学资格、科目设置和培养目标。培养牧师是传统大学的主要职能。大学与传统的决裂是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宗教与国家分离、教育权归国家所有的政策,促使高等教育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化。自此时起,高等教育由为神学宗教服务转变为国家建设服务,世俗政权成为高等学校的举办者、高等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大革命之后,法国高等教育完全归于国家控制,从此教会对大学的统治开始走向终结。为了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大革命后法国建立了以科技教育为主的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校,它的目标是为新的政权培养科技方面的精英。从此,高等教育成为国家的一个职能,开始成为培养国家干部的摇篮。[2]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美国建国后筹建军事技术学院(注:1802年美国建立了西点军校,这是美国最早的工程技术院校。)和州立大学以及英国开始建立非教会控制大学(注:如伦敦大学就是一例。张泰金著:《英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德国洪堡大学改革也产生了相当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些变化都是民族国家力量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实质性控制的标志。 (二)重新确立大学入学资格 国家对高等教育控制第二个重要表现是重新确定接受高等教育资格。在其中,重大的进步是取消了对入学者的教派限制,这样就打破了教会对入学资格的垄断。在法国这种变化是革命式的,其他国家则是渐进式的。传统上,大学多为教会举办,他们对入学者都有信仰方面的要求,反对异教者进入。如果国家对大学没有实质性的控制,要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并不容易。在那些没有经过剧烈变革的社会,他们采取迂回的策略来打破宗教的垄断地位,如通过举办非教会控制的大学来延纳非教民子弟。有时他们采取的手段非常隐蔽,如英国把新办高等教育机构叫“Academy”。[3] (三)内容的自然科学化 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控制。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大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的偏向最为明显。这些新建立的大学校机构从根本上取消了宗教课程的统治地位,代之以实用倾向为导向的自然科学科目。 教学科目转向在新建国不久的美国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各州在筹建地方州立大学时都有比较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都采取了扶植实用的自然科学科目措施。美国从州政府筹建州立大学的实用倾向开始,在南北战争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联邦政府的行为,最著名的就是两次赠地法案颁布。《莫雷尔法案》明确要求赠地大学必须发展农工科目。[4]英国政府对实用学科的支持主要是发生在19世纪的中叶以后[5],此时英国皇家委员会开始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6]在德国,洪堡在“教学自由”思想指导下将自然科学科目堂而皇之地纳入了大学。(注:洪堡的“教学自由”包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结合。) 国家对大学的教学科目的倾向性引发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这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具备了第二个基础:实用化。实用化是以课程结构变革为主要内容的。 二、实用化——大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在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控制之时,大学内部开始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英国出现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7],在德国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争,在美国有古典教育与实用教育的之争。最终现代性的、实用的教育思潮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从而导致了大学课程结构实用化方向的变革。具体表现在现代语、自然科学科目和生活知识进驻大学。 (一)现代语教学开始替代古典语教学 随着国家对大学影响的加强,大学不得不考虑为世俗的工商业发展提供服务问题。要实现这一转变,学科内容变化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