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04)03-0071-06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大学的“哈姆雷特难题”——To be,or notto be,this is a question.对整个教育而言,人与文化的问题是立人之本、立国之本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个大问题,才能更好地为“科教兴国”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文化的视角来透视和诊断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就会发现存在如下三大方面的严重问题: 一、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两难处境 人们在揭示全球化的“两重性”时,将全球化形容为是一把机遇与陷阱并存的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流、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同时,推动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价值主体是西方世界,在文化领导权方面,以西方为主导,突出西方文化中心,西方话语体系和文化霸权构成了对第三世界文化殖民的危险,有人将其概括为“霸权对主权”的尖锐的文化矛盾与冲突。 全球化的“两重性”使得大学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时面临一种两难处境:全球化给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新规律中关于“文化的杂糅性与世界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消化、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化,以此作为创新本民族文化的新鲜成份和活力要素。高等教育自身也需要面向世界培养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各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而且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尤其是按照涂又光先生的“文明三分法”所讲的物质生活领域和部分社会生活领域方面的“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一定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有关。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等学校就必须参与全球性的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已经突破了国家疆域的限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相信,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国际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就必须以新的观念和姿态,向全球范围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培养具有世界文化眼光、广闻博见的人才,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学习异质文化方面,大学通识教育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专业教育领域充斥着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在专业之外,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其实知之甚少,在广闻博见方面文化基础很差,“睁眼看世界”其实看的只是“专业世界”,这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国际化趋势是相距甚远的。 而从全球化的另一重属性,也就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的负面影响来看,它首先突出的是西方语言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注: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3):7.)存在着“霸权对主权”、“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殖民与文化安全”的尖锐矛盾。当今的很多文化殖民现象都是在“与国际接轨”和“全球化大趋势”的名义下堂而皇之进行的。随着全面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西方文化正借助着语言优势,在全世界实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殖民,使非西方国家的公众无意识地甚至积极主动地对西方秩序和文化逻辑给予认同,而忘记了这个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利益、种族、文化歧视与偏见,以及贯穿始终的经济与话语上的不平等,这将是非常危险的。 具体到大学教育领域,项贤明教授认为“大学之道与文化殖民”之间有着不可开脱也无法开脱的牵连。著名比较教育家阿尔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在《教育与殖民历程》(Education and the Colonial Experience)一书中曾经直截了当地说“第三世界的大学是殖民机构”(注:Philip G.Altbach & Cail P.Kelly.Education and the Colonial Experience.Transaction Books,Inc,New Brunswick,1984,237.),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文化殖民过程。项贤明认为,如今的中国其实几乎没有了或说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大学,有的只是属于西方世界的“University”,一种“universal university”,这里的“universal”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有了“普世主义”的微妙扩展和复杂转换。与这种扩展和转换联系在一起的是西方文化在我们的大学乃至在整个精英文化层面上的绝对权威地位的确立。在这种大学里,最受推崇的文化是西方的而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就其语言符号而言,英语比国语具有更高的“表述权威”。不仅大学,中小学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从内部进行自我殖民的一种文化机构,因为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到基本的教育理念,西方的文化霸权无不得到充分体现。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现代教育制度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打入殖民地国家文化传统中的一枚永久的楔子(注:项贤明.大学之道在文化殖民?[J].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2,(4):5-7.)。通过这枚楔子,西方世界成功地介入并主宰了整个第三世界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的权力结构,使得文化的殖民在政治、经济的殖民失败以后可以让人浑然不觉地继续下去。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和感受到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过程在我们教育中的普遍存在。试看我们当代的大学教育充斥着西方的理论、西方的话语体系和西方的学术标准,大学教材开始直接用外文原版,发表文章和著作缺少西方的理论作支撑就“底气不足、档次不高”,在某些领域有严重的“集体失语”现象——不能用自己的民族话语体系来发言,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的学术界是普遍存在的,流风所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