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4)04-0155-03 所谓大学功利现象是指大学惟经济化现象。它是大学功利行为泛化和庸俗化现象的集中表现,也是“文化环境”发生偏至情况下产生的功利异化的产物。这里所说的“文化环境”是指大学组织的办学理念和运行规则的总和。大学功利现象受文化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办学理念的成熟程度和文化性制度的稳定程度。由于现阶段我国某些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理念的不成熟和文化性制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其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分追求权利或经济利益等急功近利的办学行为,表现出大学功利行为的泛化甚至庸俗化现象,导致大学组织形象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淡化大学功利现象,不仅需要确立新的办学理念,而且亟待营造新的制度环境。本文结合大学理念和文化性制度环境,就大学组织极端功利行为产生的一些原因作一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方家对淡化大学功利现象的应对性策略的深层思考。 1 大学理念即大学组织的理念。“所谓大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对大学组织的基本认识,也可以说是人们对大学组织的基本问题所做出的价值判断。”[1]“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本体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对大学本身的理性认识,它是大学教育各种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它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和元理念。”[2]笔者认为,大学理念至少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大学固有的义理和秩序。所谓义理,即大学固有的运行道理;所谓秩序,即大学固有的运行规则。借助新儒学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大学固有的义理和秩序简单地称之为大学之“气”,这是大学组织的“实相理念”,是大学理念的本体部分。从构成大学理念的若干层面上看,它应位居大学理念中最核心、最深层的位置,是大学机构在人脑里留下的最概括、最稳定的形象,具有客体上的价值存在意义。其二,人对大学组织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或者说是作为大学主体的人对大学机构做出的价值判断,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理”,这是大学组织的“虚相理念”;它包括大学的道德理念、功效理念、自由理念、功利理念等等,位居大学理念中较表层的位置,具有主体方面的价值判断意义。大学理念包括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的本质和特征、大学的目的和功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以及大学的管理原则和依据等。由此可知,大学理念是“气”与“理”的整合体,它具有本体论的认识意义。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之“气”和大学之“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轻易地富有秩序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时常处于混沌状态。因此,人们往往说不清大学理念究竟是何物,甚至有人还神秘地说,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灵魂。 对大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恰当面对和正确处理两种关系: 其一,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大学理念之“气”,规定着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理念之“理”,规范着教育主体的行为;大学理念之“气”与大学理念之“理”的结合,形成大学发展的内部动力。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主体必须首先认识和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大学的发展变化,必须使人对大学机构的主观价值判断遵循和符合大学固有的义理。 其二,大学理念中“气”和“理”及与大学功用、职能的关系。大学理念不能单单被视为是形而上的东西,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是“气”与“理”整合的结果。当一定的“理”“和合”于一定的“气”时,大学理念就能趋于成熟;反之,则大学理念就容易出现偏差。只有找到“理”与“气”的和合规律,才能确立成熟的大学理念。这是大学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大学发展变化的关键。 由于大学自身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同时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又受到不同的哲学观、价值观、方法论和不同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理念中的“气”和“理”是处于流动状态之中的。所以,不同的人群所形成的大学理念也不尽相同,即不存在某种单一的、一成不变的、绝对理想的大学理念。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不断发生“变异”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大学就不具有相似性。恰恰相反,尽管大学在不断地“变异”,但所有的“变异”无不都是立足于大学的“相似”之上的。由于大学具有“相似性”,这就必然会形成一些最基本的一致性的大学理念。比如,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而言,所形成的较为成熟的大学理念是:强调学术自由、社会责任、探索真理、追求知识、培育人才、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等等。其中,学术自由、探索真理等,属于自由理念的范畴;提高质量、社会责任属于道德理念范畴;追求知识、培育人才,属于功效理念范畴;扩大规模属于功利理念范畴。在这些理念中,自由理念和道德理念是大学的基本理念。所谓自由理念,就是大学发展所需要形成的矢志不移的学术自由的意志,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大学独立之精神。所谓道德理念,就是大学担负着引导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社会责任。大学缺乏学术自由、社会责任和独立之精神,是大学理念缺失的主要表现。 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某些大学为了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不惜把办学理念抛在脑后。有的大学组织,不重视研究大学发展的规律,组织行为也不依从高等教育规律,完全按照长官意志,严重违背了大学发展的内在义理、秩序和逻辑,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大学内部,还存在着官本位、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等科举时代的遗风,又有集中化一、平均主义、教条主义等苏式体制的弊端,使得中国的大学成为滋生功利现象的沃土。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应有的警觉,练好大学理念的内功,并运用“体制创新”的外部条件,真正建立起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