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心脏,一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改革,都必须纳入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总渠道,并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体现出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对基于课程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始终坚持高素质人才培养要以“宽、交、专”兼备为特色,以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标准,在实施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优势。“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与探索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课程”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或专业)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特指列入课程总计划的某门教学科目。科学的课程建设,不局限于单门性课程建设的狭隘课程观,而是强调广义与狭义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是课程整体优化建设与各门单门性课程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 新浙大成立以来,学院提出以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为出发点,三次制定本科教学计划,采用“停”、“转”、“并”、“改”、“增”等措施,对本科课程体系作了深入研究和全面改革。其中为各学科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面而开设的平台必修和选修课,全部经过了整合;进一步强调大文科、综合一体化以及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搭建四级平台,在校级课程平台基础上再搭建学院课程平台和学系课程平台,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即三个平台一个核心),使课程安排呈现金字塔的形状,形成系统完整、层次分明、互融互通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各类课程平台化、平台课程精品化、精品课程有序化,达到人才培养的科学优化,培养“通博万物,精专一处”的大文科人才。 1.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以“三个统一”为主要指导思想 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是建立在当代大文科人才培养理论基础上的科学课程建设模型。模型的指导思想以“三个统一”为主要内容。 首先是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所谓基础性学力是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学力。所谓发展性学力是以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未来能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所谓创造性学力是学生在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信念基础上,把握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意识与能力。 其次是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把反映社会需要的学校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最后是科技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强调人的价值,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心智的发展与人格的陶冶;推崇主体主观建构的认知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 2.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以“三平台一核心”为主要构架 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的有机体。具体而言,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的课程应由四部分组成:校级平台的公共课程、院级平台的通识课程、系级平台的基础课程、专业平台的核心课程。 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是校级平台公共课程。公共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政治、经济、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练运用外国语和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此平台上,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在学校支持下共建校级精品课程18门,学校重点建设课程33门。同时,学院也为全校提供人文学科必修课和公选课150余门;准备编写出版一系列精品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即非文科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教材,包括《大学语文》、《大学写作》等10门课程。 位于金字塔第二层的是院级平台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旨在奠定学生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到目前为止所积累的人文知识精华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手段学习、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院级通识课程已共建18门。 位于金字塔第三层的是系级平台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发展个人兴趣、确定专业方向。目前,各系系级基础课程大约有16门。在系级平台,各系分别承担了教育部、浙江省和本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23项。不少基础课程被列入浙江大学重点建设的“百课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和浙江省“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专业平台核心课程。专业平台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锁定一个爱好,确定一个专业方向和主攻目标,为就业和攻读硕士学位做好准备。通过教学,向学生显示某门专业的现存知识及其社会价值,传授探索和分析这一专业知识的独特形式和不同手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人文学院有包括8个系17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方向。 3.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以“纵横张力”为实现途径 从横向来说,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充分依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名师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饕殄盛宴;同时,基于4个平台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重点精品课程,力图用最好的“砖”打造“最牢靠”的金字塔。 从纵向来说,金字塔式课程建设模型总体思路是:将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二学年为通识(通才)教育阶段,着重开设各种高级通识课程和其他必修、选修课,比如针对选择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开设了18门这类高级通识课程;第三、四学年为专业(英才)教育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和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部分课题的研究或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广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