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04)03-0080-06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教育已成为旧式经济模式中仅存的一座孤垒。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对这座残留下的孤垒的改革势在必行。因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教育,在其它经济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从教育的角度看经济,则经济发展又是教育成败的检测器与推进器。 本文拟对整体教育中的一部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表一点看法。这里,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依我之管见,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实行四个方面的改革,即高教的多元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科学化。下面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多元化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包括私立大学在内的双轨性的综合教育体制。以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应当将其最具规模的二三十所高校私有化。即国家不再通过常规性财政预算参与或干预其经营。这一批大学,比如清华和北大,在没有国家拨款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通过其自身在过去百余年中建立起的知名度和信誉,直接从社会上吸引、招收学生,通过学费收入作为其主要经费来源进行经营。再则,由于这类学校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科研经验与科研人材,完全有能力从社会上,包括政府、军队,以及工商企业申请和承揽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最后,从长远观点来看,有成就的毕业生就业后对其母校进行捐赠,也将是学校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中国实行一部分高校的私有化可以说意义远大。首先,高校私有化的存在,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其次,高校的私有化,是高教乃至全社会学术自由的最终体现。第三,高校的私有化将向中国高教的国际化迈出关键性的一步。第四,高校的私有化将成为高教管理走向成熟的象征。 在美国,哈佛、耶鲁及普林斯顿等一批所谓的“名校”,几乎都是私立大学。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这批学校的办学业绩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学校对于学术界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说,它们是革命性和开拓性研究的摇篮。中国的第一批私立大学,假以时日,有望成为中国的“长青藤”大学,成为中国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摇篮。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主干应该是一大批省立综合性大学。国家与各省(包括自治区以及直辖市)政府应当对高校中的这批主干投下重资,不惜血本,在每个省扎扎实实地建立并管理好至少两所省立大学。这类大学,比如辽宁的辽大,黑龙江的黑大,应当成为实用性科研的基地,以及博士毕业生的培养基地。当然,就其规模而言,学生中的大多数仍将是本科生。这类大学下设的学院应当具有最大程度的涵盖性,其科系也应该具有最大程度的涵盖性。在这类大学里,科研工作应当是实证性的和实用性的。“长青藤”大学所孕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应当在这里得到论证、完善和实证。这些经过论证、完善和实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应当在这里进行可行性分析,实行最优化,最终达到商业化。 在美国的50个州里,每一州至少有两所此类州立大学,其中至少有一所是“联邦赠地学校”。建立这类大学的最初构想是美国佛蒙特州国会议员史密斯·毛莱尔(Smith Morrill)在19世纪提出的。1862年7月2日,经林肯总统签字正式成为举世闻名的“毛莱尔法案”(又名赠地法案)。毛莱尔先生针对当时美国农业及工业发展状况,提出了在美国各州由联邦政府免费拨地,并强令各州协同出资办大学。首批大学以农业与机械为主,兼容别样。所以,美国这类大学中有一些至今还沿用着当时的校名,比如,德州的一所州立大学称为: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大学以及其它的州立综合性大学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解决农业发展以及农民问题方面。时至今日,全美已有72所“赠地”大学和至少50所与此法案相关的州立大学。这类大学的注册学生达300万人,所授学位近50万,其中包括全美60%以上的博士学位。因此,这类大学中很多都被称作“101博士”大学,即每年可培养101名博士的大学。正如美国大百科全书的作者们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中,赠地大学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无价的。 从财政的角度来讲,这类大学的收入来源应当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省政府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资金,以及社会团体捐款。其中学费一项,应当采取省内和省外学生的差额学费制,即,省内学生的学费应大幅度低于省外学生学费。这种差额学费制能够充分体现“取之于民”(税收),“用之于民”(高教财政支出)的原则。同时,也有利于教育的域际化。最后,从长远观点来看,也可以缓解本省的贫困子弟考得上但念不起的不合理状况。最后,在这些以科研为主的省立大学之外,还应当有相当数量的以教学为主的大学。这些大学可以是四年制的,也可以是两年制的社区大学;可以是公立的,私立的,也可以是公私合立的。由于它们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任务相对较轻,因此其优势自然是高质量的教授和教学。此外,这类学校通常具有较强的域际性和灵活性。由于它们的存在,很多学生可以不必放弃就业(这意味着收入来源)而在大学就读。在美国,这类“非传统性”的边工作边求学的学生非常普遍,其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综上所述,中国高教体制的多元化可以归结为一种金字塔结构。高居塔顶的是一批优秀的私立学校,塔身是以科研为主的省立大学,塔基是以教学为主的公立、私立以及公私合立的大学。没有塔基,整个高教体制不复存在,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塔身,高教的发展必然会后继无人,成为无本之木;而没有塔尖,高教和科研会变成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