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4)03-0100-03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其核心就是教育要面向高科技时代,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业已证明了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论断的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当前,中国已有许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诸如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电科学、超导材料、人体基因测序、生物工程以及海洋开发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智力资源优势带来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人才培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努力。毫无疑问,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世界一流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和占据优势。能运用新知识进行再创造的人,是未来社会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归根结底又是对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首先要求这些培养人的人应先具有这些精神和能力。 按照加入WTO谈判时所达成的协议,“教育服务”也要纳入服务贸易范畴,其成员国的教育市场也必须向其他成员国开放。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步伐,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对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选择。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干部,要提高思想境界、增强竞争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努力向国际水准靠拢,开拓我国的“教育服务”市场。 二、教学管理的特殊使命要求 管理是一门科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结合教学管理的特点,走出以往行政命令为主的行政管理的误区,并根据本岗位的专业特征,掌握自身规律,逐步形成现代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走上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道路,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的本质是创新,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只埋头做那些重复的事情,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衰退。美国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E·戴尔认为:“真正的管理人员永远是一个创新者”。创新不仅体现在制定规划之中,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在执行管理的各项职能时,都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工作运行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周期性,这是教学管理人员有效地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学管理人员要明确开学准备阶段、开学阶段、稳定教学及管理阶段、期末阶段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特点,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期中教学检查,学年教学评估,特别是在每一门课程结束后,要在最佳的时间内安排考试,不能任意提前或推后。同时,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为了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化,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和不连续性,使得决策要在带有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进行,管理者面对的是工作流、人员流、问题流,要求管理者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 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对现实的态度范畴。它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为主要特征。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就其主观因素而言,基本内涵应包括动力意识、超前意识、方法意识和改革意识。 1.动力意识。从创新个体的角度来审视,创新者行为的积极与否,从根本上说,总是受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所左右,这就是行为科学所强调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忽视甚至否认物质利益动力,是左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看不到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则是一种早已被人们唾弃的机械唯物主义。应该妥善处理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辩证统一关系。有科学的动力观,才能创造科学的动力机制,从而调动创新者的最大积极性。但是从精神方面去提高人们创新的积极性也绝不能忽视,其实精神因素产生的动力作用有时是超过物质因素产生的动力作用的。 2.超前意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超前意识。在实施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学校领导决策的参谋,应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对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能提出新方案,并不断进行探索实践。从执着追求的拼搏意志,到百折不挠充满自信的心理素质,到合理的认知结构,到必备的装备工具,都是创新的必备条件。 3.方法意识。有不少创新者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不勤奋努力,而是思维方法不科学,思想上缺乏一种方法论意识,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注意追踪新的科学方法以改善自己的思维方法。可见,思维方法在创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看到,随着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的提出,使我们遵循的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有了新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获得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等思维方法,还有逆向与正向、发散与收敛、反馈与超前、静态与动态、单一与多样、纵向与横向等思维方法,教学管理人员都要自觉地重视、强调。 4.改革意识。这里所说的改革意识,也就是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随着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体系,这必然要求对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也就决定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一个根本性转变,即在管理方法上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人本化管理转变,管理的技术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向采用计算机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