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4)01-0094-04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激增,我国高校扩招迅猛发展,正处于由“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1]。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9万人,上升到1999年的413.42万人,2000年已达556.09万人。[2]2003年,全国1000多所普通高校共录取新生340多万人,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超过60%。1999年的大规模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但由于整个社会对我国的扩招政策认识不深,地方院校没有为扩招工作做好足够的准备,以及其他方面原因,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资源缺乏以及教育质量下降等。[3]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易受到影响。近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以焦虑不安、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4]高校扩招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易发事件及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那么在扩招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易发事件和扩招前对比有什么不同?这些易发事件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什么关系?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采取了那些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和心理问题易发事件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些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被试为2001年在江西省内五所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共1624人,其中三所公办高校(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与江西中医学院)共1299人,两所为民办高校(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大专修学院)共325人。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组织20多名大学生与研究者进行大脑风暴式讨论,列举出44项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事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编制成问卷。要求被试就各项事件给其心理造成的压力程度进行1~5级评分,分数越高则体验的压力越大。并借助姜乾金的应对量表,测量学生的特质性应对方式,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方式。把44项心理问题易发事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归纳为11类心理问题易发事件:1.他人意见压力;2.精神迷茫感压力;3.学业压力;4.异性交往压力;5.落伍感压力;6.竞争与父母期望压力;7.矛盾选择压力;8.陌生场合压力;9.不如意现实压力;10.自理与自制压力;11.条件缺乏压力。同时运用心理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其中5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测评方式。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平均心理压力最大的10项事件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感到竞争激烈等是对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最大的10项事件。压力最小的3项事件为:①生活自理、自律困难;②身体上的疾患;③被别人取绰号。 表1 平均心理压力最大的十项事件 序号内容平均分 1 感到竞争激烈3.8649 2 择业困难3.5308 3 考试不过关3.5105 4 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3.3911 5 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3.2900 6 理想和现实有差距3.2502 7 精神空虚,无所事事3.2500 8 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3.2400 9 面临考试3.2350 10 隐私被别人发现3.2100 (二)SCL-90症状与11类心理问题易发事件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2 SCL-90症状与11类事件之间的相关系数
注:*为P<0.05,**为P<0.01,***为P<0.001,下同 表2显示,除第3类事件和第10类事件和SCL-90总分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9类事件和SCL-90总分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相关。同时,SCL-90各项因子和11类心理问题易发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特别是强迫症状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和11类事件存在极显著相关。敌对因子和第1、2、4、9、10类事件有显著相关。恐怖因子和第1、2、3、5、8类事件存在显著相关。偏执因子和第1、2、4、8、9、10类事件存在显著相关。精神病性因子和第2、4、5、6、7、9、10类事件存在显著相关。 (三)特质性应对和11类事件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3 特质性应对和11类事件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3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11类事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和11类事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四)特质性应对和SCL-90 10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4 特质性应对和SCL—90症状之间的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