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一段时期内,我国职业领域对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客观上难以充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在高等教育外部,即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二是在高等教育内部,即通过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办学思想转变、人才结构优化、择业观转变等办法克服困难。本文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内部的改革。 笔者认为,在各项措施中,调整高等教育政策是首要选择,效率较高。而政策调整必然对现有人才培养活动构成重大影响。当前国家针对职业领域变化做出的若干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如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强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倡导学生创业等,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挑战。 1.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政策 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的设想,从中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就已经形成,并且在实践中呈现规模扩张力度越来越大的趋势:2000年教育部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到2005年使在校研究生达到50万人左右;2002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提出3年内使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翻一番的发展目标。据统计,1999年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27.2%,2000年比上年增加39.4%,2001年则增加28.6%,2002年又增加22.6%,2002年的在校研究生数实际已达50.1万人。[1](注:教育部.1999、2000、2001、2002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http//www.moe.cn/stat/index.htm,2003-06-30)显然,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有人将之称为“超常规增长”。 这一趋势的形成,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应对职业领域变化的一种现实政策。普通高校近几年的招生增长比例分别是47.4%(1999)、38.2%(2000)、21.6%(2001)、19.5%(2002),[2](注:教育部.1999、2000、2001、2002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http//www.moe.cn/stat/index.htm,2003-06-30)考虑到基数较大,规模的绝对增长是巨大的。因此,不论从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还是从减小就业市场压力出发,扩大研究生规模的政策都是必需的。 2.增强就业市场适应度的政策 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部分高教界人士提出“质量就是就业率”的观点,虽然质量评判尚有学术的标准,但市场选择日益重要。2003年6月教育部的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降到了47%左右,撇开特殊原因,增强高校专业教育对职业市场的适应度仍刻不容缓。目前国家有针对性地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陆续出台,相比之下,就业压力对研究生培养工作尚未构成很大影响,以往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学位点审批权下放、研究生学位类型多样化以及研究生学力差异增大,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分类分层培养并关注职业市场应是必然趋势。2003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总体较好,但硕士研究生“买方市场”特征已较为明显。国家高等教育就业政策的对象有可能逐渐上移。 3.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先于我们,它们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早在1972年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已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之后一直积极倡导使受教育者具备自主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笔者认为,自主创业既是个人生存之道,又是国家创新发展之道,研究生理应比本、专科学生有更强的创业能力。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出台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虽然主要针对就业问题,但客观上符合人才培养趋势。这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 二、政策调整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上述政策调整,对研究生培养正作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质量的影响、对培养规格的影响、对能力培养的影响。它们通过以下三对矛盾反映出来。 1.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从1999年到2003年,四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9.5%,超常规发展使得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引起数量和质量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呢? 目前许多高教界人士认为,质量受到影响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跟不上规模扩大的速度,教研设施、师资力量、科研经费不足,即存在发展要求与教育投入之间的矛盾。也有部分人士认为,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与研究生数量迅速扩大的趋势不相适应,即存在教育发展要求与教育自身适应性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两种原因皆存在。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皇冠”,不管是采用传统的“学徒式培养模式”,还是现代的“专业培养模式”、“协作式培养模式”,教育成本都相当高,如果没有足够的、不断增加的投入,难以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受教育个体的情况,不论是按学科培养,还是按职业培养,如果不随社会背景的变化改革培养模式(包括专业设置方式、课程体系结构、教研管理制度),难以保证质量合格的教育。 2.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矛盾 现代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大致可以分成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过去主要有学术性硕士学位和专业性硕士学位之分,前者主要培养基础学科的大学教员和研究人员,后者培养的是职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职业领域的变化,加上学生数量、生源构成及学力的变化,研究生教育政策调整倾向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上升,造成了培养规格上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