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4)01-0049-04 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巨大的高教资源需求与现实有效资金供给短缺是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快速开发或扩张高教资源,既可以在现有公立高校体制外开放民办高校和引入国际资源进行体制外延扩张,也可以在公立高校体制内,通过制度变迁进行内涵扩张。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引领性的特点,决定体外扩张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因此,公立高校体内制度变迁的内涵扩张将是战略机遇期高教资源扩张的主导。 一、战略定位:高等教育资源扩张模式选择与公立高校体内扩张地位 1.战略机遇期:高教资源需求与有效资源缺口 新世纪前20年,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和高等教育发展开发非常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六大提出在未来20-50年间,中国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突出表现为:经济起飞,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与巨大需求,利用人口红利,再他人力资本红利;家庭结构转型变动,提出家庭高等教育要求,城镇化要求人口转移与人力资本提升;知识经济要以教育和培训为原动,全球化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竞争背景,市场化改革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环境。 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提升依赖于教育的快速发展,椐有关部门测算,2000-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年龄人口(18-22岁)与在校生人数如下表: 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万毛入学率 在校生(万人) 20009837 11%1082 20019953 12%1194 20021008514%1412 20031028215%1542 20041068216%1710 20051099517%1870 20061144018%2059 20071191719%2265 20091219221%2713 20101146323%2637 20208208 35%2873 资源来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高校到2020年在校生将比2000年增加2倍,即使公共财政和学生成本分担能保证高校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生产的正常经费,但新增近2000万在校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是一个新增量。按不完全人均占有高教资源估算,即生均一分地折价1.5万元,生均建筑面积20
,折价4万元,生均设备5000元计算,尚需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将政府公共高教财政支出占公共支出比例和人均分担学费占办学成本比例作不变参数,那么新增1.2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高教资源需求与高教资源投资的硬缺口。如果不能有效弥合高教资源扩张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的硬缺口,也可能中国高等发展战略期成为发展史上的失落期、滞后期甚至是危机期。 2.缺口弥合:是公立高校体内扩张为主还是体外民办高校为主 巨额高教资源开发中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采取何种模式弥合?比较世界高等教育三种投资模式,从中借鉴合理部分再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可以创新一种新的快速扩张高教资源的新模式。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种是欧洲模式。其特点是以公立高校为主,政府提供公立高校的大部投资和经费,学生学费很低。这一模式保持了高教的公平,但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中国政府财力不足和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实出发,完全借用该模式,政府公共高教财政支出将无法承受。但是,该模式以公立高校为主,维护教育公平是可取的。笔者认为,公立高校,不一定都是以政府全额投资,还可以采取政府控股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既保证公立高校性质不变,又不增加政府公共高教财政支出比重,还可以发挥公立高校长期积淀的品牌效应,形成国有高校资财以小博大的倍数扩张功能。 第二种是日、韩东亚模式。该模式特点是政府举办少量高等学校,政府拨款充裕,学生学费很低,确保一流大学对社会精英的选才与培养。同时大量高等教育以私立学费为主,学生按成本收费,投资者并有合理回报,以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收入还不丰富,即使到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额值达到3000美元,用于大学生全额成本负担还是能力有限的;同时民营经济还很薄弱,加之有关制度、法规的种种约束,要想以私立高校为主来满足高校大众化的资源开发,即不合符私营经济与居民高等高教支出能力的实际,也不合中国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基本国情,此外,民办高校的市场认同也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但是,该模式中政府基本全额举办少量公立高校的思想,是可供中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借鉴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教育转换,如果将现有公立高校全部改制为政府控制的多元投资高校,那么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文明进程中对精英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保留几个能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公共财政全部投资的公立高校是十分必要的。也只要保留这样的学校,其他公立高校实施政府控股发展才能兼顾高等教育的公平效率。 第三种是美国模式。它是在高等教育中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并驾齐驱,公立高校学费较低,私立高校学费也不到成本的一半,其投资源主要依敕社会捐助。在中国,如前所述,私立经济和居民财富都还比较薄弱,因此私立高校不可能与公立高校并驾齐驱,社会捐助也不足以使私立高校降至只收学生学费办学成本的一半以下。可见美国模式对中国高教快速发展也不具有完全借鉴的意义。但是,逐渐扩大社会捐助在办学中的筹资比重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在中国,只要参照美国部分关于社会捐助高校的有关法规制度,改善中国高校筹措状况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