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教师聘任制改革改革方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围绕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教育评聘制度、学术竞争机制、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学术自由的保障制度以及大学改革本身的合法性及程序公正等问题的大讨论。 一 改革为何会引起关注 一场本是北京大学自己学校内部教师聘任制的改革,何以会引起社会如此关注?在笔者看来,这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这次改革真正触及到高校人事制度的“命根”。“抓住‘进人关’和‘淘汰关’,晋升机会少了,解聘风险大了,教师们真正感到切身的威胁。相比而言,各地高校都在搞人事改革……但说到底,不合格的教师还能在校园里混,北大的改革掐灭了‘混混’最后的希望,彻底打破了事实上存在的高校教师终身制。(杨东平,吴刚.关注北大“休克疗法”[Z].http://www.cc.org.cn/wencui/030623200/0306232013.htm) 其二,北大不仅是北大人的北大,而且是全中国的北大。北大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使这所校园里发生的变化成为所有思考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前途和命运的人都要来关心的事情……在北大身上寄托了对中国大学之本质的思考和对中国文化之前途的理想。”(张旭东.全球化与中国大学的精神使命[Z].http://www.cc.org.cn/wencui/030804200/0308042002.htm)“此次教改的目的不仅是创造北大新辉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一步,它还肩负着更具普遍意义的责任:引发一场全国性的高教改革,对现在中国的大学精神和教育体制带来深刻变化。”(高昱.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Z].——《商务周刊》社论http://www.cc.org.cn/wencui/030721200/0307212003.htm) 二 围绕改革方案所进行的讨论本身具有的意义 此次北大教师聘任制改革引起了广泛争议,赞成者、反对者各陈理由,分析改革方案本身的优点与缺漏、改革可能带来的各种利弊得失。而这种围绕改革方案展开的讨论,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意见,对于北大此次改革的推行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因此,批评的压力对于北大同时也是一种幸运:“讨论有助于集思广益,使改革方案日趋完善。讨论是一种民主训练,使每个教师都学会动用其民主权利。由于北大的领头羊地位,讨论可使其他高校少走弯路。讨论还可能引发对中国整体改革的反思,影响整个改革进程。如此等等。”(刘凌.北大改革争议引发对改革的本体性思考[Z].http://www.cc.org.on/wencui/030804200/0308042005.htm)另外,在笔者看来,对于改革所直接涉及的北大教师而言,讨论过程本身也就是人们理解方案、理解改革的意图与实质的过程,因此,它实际上也就是改革的一部分,为改革的正式推行做了前期的思想准备。 三 通过讨论暴露出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讨论也使改革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清晰。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问题应引起关注: 第一,改革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矛盾。与国际接轨,不是只学架式,而是要理解制度背后的精神,更何况任何国家的制度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支撑。于是引发出一个问题,即任何国家大学通过改革与国际接轨,都要考虑“水土”问题,以免“水土不服”。如同一位学者所言:“百年北大,其迷人之外,正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如果有一天,我们把北大改造成为在西方学界广受好评、拥有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进程无关,那绝对不值得庆贺。”(陈平原.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Z].http://www.cc.org.cn/wencui/030804200/0308042003.htm)“今天谈论大学改革者,缺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陈平原.大学三问[Z].http://www.cc.org.cn/wencui/030721200/0307212005.htm) 第二,技术化运算的经济逻辑与学术自身发展逻辑的矛盾。学校毕竟是培养人的地方,与企业生产产品不同,过分追求效率从短期来看可能很快做到“与国际接轨”,很容易“出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使大学丧失存在的根本,而成为数字化的“养鸡场”。以所谓的“终身聘任制”在美国与英国的缘起来看,其最初缘起也不在于竞争,而在“学术自由”的保障;从学科发展来看,“美国许多知名大学的取消或重组学科方面,除了受到经费紧张的压力外,主要依据的并不是该学科的排名是否在前列这样简单的‘竞争’逻辑。”(李猛.如何改革大学?对北京大学人事改革草案逻辑的几点研究[Z].http://www.cc.org.cn/wencui/030818200/0308182002.htm)而在北大改革方案中我们却感受到强烈的竞争逻辑。有学者指出,“这次改革方案充满了经济的逻辑,也不乏对改革涉及的各方利益的政治考虑,但似乎唯一缺乏的是对真正学术规律的尊重,对真正促进中国学术发展的学术逻辑的思考。”(《读书》北京大学人事体制改革争论综述[Z].http://www.cc.org.cn/wencui/030818200/0308182000.htm)在笔者看来,这种看法不能说毫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