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要倡导某种体系,这样一些价值体系成为该民族的精神导向,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及价值体系的建构方式。形而上学为西方文化价值体系提供了前提以及运行的基本方式,从宇宙论形而上学到主体形而上学的发展,从对知识对象本身的探究到对知识主体的探究,西方价值体系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可以说,形而上学是西方文化价值论的本根,价值实现方式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才是可理解的。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价值体系 形而上学 知识对象 知识主体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要倡导某种价值体系,从而为持有这种文化的民族提供精神家园,以引导该民族的人民走在回归家园的途中。一般而论,真善美是统摄一切价值的最高价值,求真、向善、趋美是全人类共同祈向。然而,就各民族文化具体的价值体系看,差异又是非常之大,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特色非常鲜明,西方文化则知识论非常发达,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这与价值观的建构方式不一样有直接的关系。价值体系之所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向导,须有一套具体的建构方式,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建构方式构成各具特色的价值形态。一个民族的智慧就集中体现在价值体系的建构方式中。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出研究。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对价值建构方式有直接的作用。本文拟循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建构方式作一浅探。 一、形而上学:价值论的话语结构空间的构建 当代新儒家余英时在论及西方文化价值体系时曾指出:西方文化是外在超越的价值体系,人的心灵生活、安身立命之本安顿在形而上学传统之中。的确,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与形而上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形而上学,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就难以想象。形而上学为西方文化价值体系提供了前提、基础和存在的空间,以及运行的基本方式。形而上学展开了理解、体悟、领会人的命运、本性和前提的基本视域。换言之,西方文化对人的问题的理解都隐含着形而上学前提。这种情形构成西方文化的显著特色:形而上学具有价值论的意义。价值论的转变以形而上学的演变为前提。如此一来,形而上学反而具有突出的地位,而对人的心灵生活、精神世界以及人对人自身的期待的价值论问题却退到了幕后,这倒不是价值论问题只具有从属的意义,恰恰说明,价值论体现为形而上学的意义。柏拉图指出:人天性中就具有哲学的成分。康德曾把形而上学的问题表达为:“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而根本的、统摄了这三大问题的问题是“人是什么”。斯宾诺莎则明确地把其形而上学著作命名为《伦理学》。现代大哲海德格尔重提人(即此在“Dasein”)的问题,也是从形而上学入手的,当他在《存在与时间》中以“基本本体论”代替“无根的本体论”时,他暗中已经在逻辑上肯定了形而上学对价值论的奠基作用。这样我们在理论上得出一个结论:讨论价值论问题必须讨论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引导着价值论问题的理解。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价值论在后果上推进强化或制约形而上学的发展。 古典形而上学的发展大致说来分为两个阶段:古代宇宙论的形而上学和近代认识论的主体形而上学。宇宙论形而上学的要点是通过“思想”深入到变化无穷的杂多的现象世界的核心,以达到对宇宙的真理性的把握。在这种形而上学之下的价值论体现为真理是高于一切价值的价值。对世界知的兴趣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人是理性的动物,其使命就在于追求真理。真理的获得意味着人在道德上的完善。当然,人不可能真正达致完善,因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把真和善统一起来,用对真理的追求代替向善的伦理祈向。真理的价值就具有道德的至尊,对真理探索本身就是道德性的行为。这种做法开辟了西方文化发展的主导倾向,知识从而理性是为根本。这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纲领,一个范式。近代认识论的主体形而上学实质上是沿着古代宇宙论形而上学指明的道路向前推进的。它把古代宇宙论形而上学转变为主体形而上学,从而深化了古代宇宙论形而上学建立的知识论纲领。主体形而上学把理性的支点放到主体人的身上,从而对知识的追求在逻辑上表现为发挥人的主体性,这是对理性主体——人的高扬。理性主体的确立使主体在理性界面得到全面的开拓,但是另一方面,人的丰富性也萎缩为理性的单一性。人的感性也是近代哲学探讨的重要内容,它从属于知识论之下,但其价值论色彩也极其鲜明。感性的重视意味着人的世俗生活层面的拓展,人对宇宙的关系不再仅仅是认识的关系,同时也是占有和控制的关系,它对价值论的推动比对知识论的内容的丰富作用更显突出。故二元论在近代哲学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理性的神性生活和感性的世俗生活在价值论上的展开。理性主体的确立和感性主体的挖掘有着深刻的价值目的。当上帝从教堂走入人的心灵的时候,实质上意味着人的必然性的他律生活转向自由的自律生活。因此,源于人的本性的感性生活也就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这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价值论上的困惑:人的自主的极端化必然导致人以外敬畏对象的隐退,现代人心灵生活的孤立无援实际上是主体膨胀的逻辑结局。随着上帝之死的来临必是人之死的到来。近代主体形而上学把一条路走到了尽头。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兴起显明了主体形而上学并没有将人的形象真正树立起来,主体的理性维度的扩张反而葬送了人的前景。当康德把自己的哲学主题规定为“我要贬损知识,以抬高信仰”的时候,他实际上暗示了主体形而上学的终结。形而上学是西方文化价值论的本根。价值实现方式在形而上学的背景下才是可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