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弗洛姆人本主义:一是现代工业社会和现代人的处境,二是弗洛姆独特的个人经历,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三者共同形成了弗洛姆人本主义的思想根基与理论风格,弗洛姆人本主义由此构成人本主义发展链条中颇具特色的一环。它以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为基本模式,批判性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处境,力图重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和谐。本文试图解读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理论意义,揭示其理论局限,对其理论得失做出评价。 一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发生过关键性影响,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基本模式是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弗洛姆从中寻找出共同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归结为一种基本态度:“1、我们必须怀疑一切;2、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3、真理会使人获得自由。”〔1〕弗洛姆进而认为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是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思想共同的指导原则和动力,将之视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内在精神。但弗洛姆又认为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都是片面的,弗洛伊德忽视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则忽视了人的生物性,两人都没有认识完整的人。这样,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就变得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因而,在人性或人的本质问题上,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把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所驱使的封闭体系的看法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的看法综合起来,从生物本能和社会关系的两个方面来规定人,认为人是受自身和社会的双重影响的。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方面,弗洛姆人本主义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心理批判方法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方法综合起来,从人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对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在人的解放的问题上,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关于摆脱违反人性的性禁忌、健全人的心理结构的心理革命理论与马克思关于摧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全面改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实现人的解放的方案。 弗洛姆人本主义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出共同点为前提的,这些共同点是否存在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因为怀疑、真理的力量和人道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同样不是弗洛伊德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弗洛伊德和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的根本对立也使弗洛姆人本主义的综合模式的基础显得十分脆弱,弗洛姆人本主义逻辑发展的理论结论即建立新人和新社会的计划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乌托邦性质正反映出了这一点〔2〕。 但是弗洛姆人本主义对弗洛伊德的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有积极的一面。首先,弗洛姆人本主义是对弗洛伊德人性模式的批判和超越。弗洛伊德把人视为由自我保护驱动力和性驱动力驱使的封闭体系,认为本能欲望是人的本质,弗洛姆人本主义指出弗洛伊德的人性模式夸大了人的本能欲望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在人的发展和存在中的作用,弗洛姆人本主义从两个方面克服了弗洛伊德人性模式的局限,既否定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能欲望构成人的本质的论断,又突出论证了社会对人的影响作用,从而将解释人的问题上的弗洛伊德的生理学原则转换为社会生物的和历史的原则。其次,弗洛姆人本主义提出了可供马克思主义参考的内容。一方面,弗洛姆人本主义从一个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角度对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时指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自己活动的主体,这是一种宏观上的揭示,弗洛姆人本主义则主要是从人的生存需要和人的性格结构对社会的影响这方面揭示人的作用的,这是一种微观研究,对人的这种微观研究构成了对人的宏观研究的补充。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并深入分析了社会存在对人的作用,但在社会存在是如何作用于人特别是通过什么中介作用于人的问题上尚有很大的研究余地,弗洛姆人本主义在这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如通过社会无意识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决定人的意识的途径,通过社会性格的分析突出了社会心理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弗洛姆人本主义把对人的宏观研究与人的微观研究相结合,开辟了人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人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对人的宏观研究和对人的微观研究,前者主要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研究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者则立足于人的主体性,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剖析人的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人格等等。弗洛姆人本主义既研究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对人的影响的大的切面,也研究人的需要、本能及性格结构对人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把对人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为一体。 弗洛姆人本主义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作人本主义化理解的基础上的。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哲学传统,“这种传统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潜在才能得到实现的关怀。”〔3〕他甚至称马克思主义为“精神的存在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4〕,通过对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 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马克思主义从人是社会生物体这一外在规定性入手,揭示出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这既赋予了生物本性在人的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揭示了自然生物因素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并被社会所改造的辩证法。当然,如果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本质这一点作极端的理解,就往往会使“人的社会性”变成一种抽象的实体,现实的真正的人便在这种抽象中消融。弗洛姆夸大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将其原因归为马克思低估了人的情欲的复杂性,没有看到人身上的非理性力量,对人做了过于简单和理性主义的解释,所以弗洛姆人本主义要把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有关人的学说综合起来。实质上这种综合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人本化基础上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修正马克思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旨。因而弗洛姆人本主义对人的理解是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理解格格不入的,二者分属于不同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西方文化中理性传统的一种超越性延续,弗洛姆的哲学则是西方文化中人本主义传统的发展,而且带有一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二 弗洛姆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现代工业社会对个人的日益侵犯、现代人的无意义感和失落感,面对这一“时代的烦恼”,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观察和分析,这也就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贝克尔所说的,弗洛姆所采取的是一条“关于人之处境的积累性批判性思想的本真的路线”〔6〕。 批判精神是弗洛姆人本主义的内在精神,在对现代人的处境的分析上,这一点得到充分体现。 弗洛姆人本主义对现代人的处境的分析是从分析人自身开始的。在弗洛姆看来,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这构成了人的生存的独特性,人因而自己包含着二元发展的可能性,人既有追求生、追求创造、追求善的一面,又有追求死、追求毁灭、追求恶的一面。对人的这种看法暗示出人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存在的,现代人的处境有人自身的根源,人自身蕴含着两种不同的人性观或生存取向,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生存取向,不能树立正确的人性观,陷入沉沦也就成了必然。弗洛姆对人的这种分析受到了弗洛伊德晚年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假说的影响,但是弗洛伊德的生、死概念主要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指人的两种本能状态,弗洛姆的生、死概念则是本体论范畴,指人的存在状态,指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状态,生意味着不断变化,意味着离开生存的动物状态走向人的生存状态,死意味着回到确定性和可靠性,回到动物的生存状态。而且在弗洛便伊德那里,人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二元并列的,在他看来,人的死的本能倾向有一种加强的趋势,因而带有一种悲观色调;在弗洛姆看来,尽管人存在着二元发展的可能性,但在人的求生与求死这两种倾向中,前者表现得较强,求生作为人的追求生命、追求超越、追求创造和自由的意志是人的第一潜在性,只有在人放弃选择生的情况下,第一潜在性才让位于求死这一人的第二潜在性。这为弗洛姆人本主义在解决人的问题时最终提供乐观主义的答案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