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南(Hilary 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中研究诸如真理、 实在、价值等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以自诩为“内在实在论”者而著称。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已有一定研究,然而“内在实在论”的理论源头、发展线索及其归宿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种评价: 1、它是科学实在论,科学名词的意义在于客观实在〔1〕。 2、它前期是带唯物主义倾向的实在论,坚持符合论的真理观, 后期批判形而上学实在论,向唯心主义方向退却〔2〕。 3、它是趋同实在论,前后不同理论具有共同指称, 后继理论中包含先前理论中的东西〔3〕。 4、它是成功实在论,为了使科学预见不至于成为奇迹, 有必要承认科学实在论;科学理论不断地逼真实在〔4〕。 美国哲学界对普特南的批评很多。这里举出两个有代表意义的劳丹和罗蒂的意见。劳丹是从科学史的角度批评“内在实在论”的。他在《进步及其问题》中认为,科学预言成功与实在描述并不一致;科学概念的革命说明科学理论并不逼近实在。罗蒂是从取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的意义上批评“内在实在论”的。他认为,物理实在论者的对应理论已经遭到批评;“内在实在论”想超越“上帝眼中”的形而上学实在论,用带人性的实在论取而代之,也是无结果的;应该结束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5〕。 笔者在系统阅读普特南的三本英文原著《思想、语言和实在》,《实在论和理性》,《带人的面目的实在论》,并参阅国内外其它有关资料后,认为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上理解:1、 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是从康德主义的萌芽开始,进而发展成为成熟的康德主义;2、 “内在实在论”的真理观是在批判塔斯基——戴维森的真理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坚持用自然语言讨论意义问题;3、 “内在实在论”的事实/价值理论受到了古德曼(Nelson Goodman)的影响,它力图在承认康德主义的基础上,用解释功效超越康德理性。 二、康德主义:萌芽到归宿 涂纪亮认为,普特南在70年代中期前后在实在论问题上有不同的态度;前期倾向于肯定实在,后期批判形而上学实在论。 那么,普特南前期的实在论倾向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他在“语言和实在”这篇论文的一段总结中看出这一点:“寻找单词或思想和单词或思想的对象之间的任何一种不变的联系就是寻求一种玄学;但是把我们对指称概念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增生的家族就丢失了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的本质。这个关系的本质是语言和思想确实渐进地对应实在,至少在某种程序上是如此。一个指称的理论是这个对应的理论。皮尔士和他的实证主义以及后继修补者们认为良好的语言哲学能清除所有的传统哲学问题。如果我宣称指称的实在解释是哲学的基石,我将从另一个立场上重复他们的错误。我不作这样的宣称。”〔6〕 这段话可以代表普特南前期的实在论思想:一方面,指称是语言和实在的渐进的对应,即对“物自体”的承认;另一方面,指称的实在解释不是哲学的基石,即认识和“物自体”之间存在屏障。这就表现了康德主义的萌芽。但在70年代中期以前,普特南未对“内在实在论”全面展开。 正如普特南的学生柯南特(James Conant)所指出的那样:“随着普特南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进展,他的哲学思想不断地向他在康德那里发现的东西接近。结果是一方面更增加了对康德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康德抓住和定义问题的成功表示深深的钦佩,这些问题至今还影响着当代哲学。康德的成就,在这种观点看来,主要不是他提供的答案,而在于他提出问题的方式。”〔7〕 在“内在实在论的辩护”一文中,普特南站在康德的“物自体”观念和认识论悖论的立场上,对三种形而上学实在论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三种形而上学实在论是:1、世界由与思想无关的客体整体构成;2、只有一种对世界的真实的全面的描述;3、真理是某种对应。〔8〕实际上,这是普特南以康德主义为武器,在“内在实在论”的名称下与科学实在论彻底决裂。 那么,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的“实在”是什么含义呢?按照普特南的说法,在客观性问题上,科学主义和怀疑主义都是不对的,他倾向于第三条道路:“第三种可能性是接受这样一种立场,即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一种存在。在不反映我们的兴趣和价值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有这个世界的图象;但是,我们又承认这一点,尽管某些兴趣和价值不可排除,总有一些世界图象比其它的世界图象更好些。这也许意味着放弃一种形而上学的客观画面,但它并不意味着放弃这种观点——杜威把它称为‘问题状况的客观解决’——处于不同时间的问题的客观解决,这和对‘与认识无关’的问题的‘绝对’答案不一样,然而这就是足够的客观性。”〔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康德主义到解释效用论的转换。 笔者认为,形而上学实在论是一种立场,没有效用功能。例如,牛顿力学的“第一推动”可以从不同立场去解释而不致于使力学体系的内部自洽遭到破坏。但是,为了使科学理论与其哲学支点自洽,必然要采取承认客观实在的立场。因此,笔者不赞成把唯物主义也归结在形而上学实在论中加以批判。 三、真理观:解释、理想化辩明和可靠断定 普特南在语言哲学对实在的分析中,采用了一种解释论的立场。卡尔纳普为了证明房间里有一把椅子,力求想建构一个从感官语言到物理语言的逻辑,来证明从前者到后者的翻译是合理的,从而证明某物存在。这个努力终因语言的统一本性而告失败。普特南原封不动地采用了卡尔纳普的例子,在认知上进行了一个格式塔转换:不是感官语言翻译成物理语言,而是感官材料被解释成物理事件,从而椅子是存在的〔10〕。